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减轻迎检负担,需各方协同推动

10月22日,在教育部通气会上,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局长、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田祖荫介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新制定的《2019 年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2019年实地督查点调整为5年一轮全覆盖,每年重点对5-8个省级单位进行实地督查,与2018年相比,至少减少了75%。在保持一级指标不变的前提下,相对于2018年,新方案将评价指标精减73%。

对于早已厌倦了各类不必要检查的基层学校来说,《方案》的出台让大家看到了摆脱繁重形式主义检查的希望。在确保“减指标不减评价质量”的前提下,将部分检查指标减少七成以上,体现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切实减轻基层单位迎检负担的决心。

近些年来,教育部部门三令五申杜绝“表哥”“表姐”,将广大教师从各类不必要的检查评比中解放出来,但各类检查仍让众多学校和老师头痛不已。有些检查一看便知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但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不少学校也不得不为。近日,《一群正在被毁掉的孩子》一文之所以持续发酵,不仅因为其直戳学校疲于迎检的工作痛点,还说明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一边是国家层面减轻迎检负担的决心,一边是基层学校“迎接不暇”的检查。这种矛盾拆射出政策执行难以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尴尬。因而,要把减轻基层学校迎检负担的政策落在实处,既要保证主管部门政策通达“不走样”,也要实现基层单位应对检查有原则。

一般来说,上级文件精神不能及时、有效落实,原因不外乎传达不到位、理解不准确、指向不明确、执行难度大、监管不得力等。要让《方案》落在实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缩短“传递链”,让文件精神速达“现场”;提高“精准度”,确保减负决心不走样;实行“清单制”,避免执行过程节外生枝;科学规划,确保“减查不减质”;严厉问责,谨防“我的地盘我做主”。

此外,面对繁多的检查,基层学校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分清来源、划清边界、确定性质:和学校本职工作没有关系的检查评比,要敢于拒绝;和学校本质工作关系不大的检查,要尽量避开;和学校本职工作关系密切、对办学质量提高至关重要的检查,要全力以赴、狠抓落实。

减轻迎检负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实现政策的上通下达,又要基层单位科学应对。正如陈宝生部长在推动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中所说,减轻迎减负担需要“法规看部长、政策看市长、管控看局长、落实看校长”。只有各方形成合力,协同推动教师减负,才能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减轻迎检负担,需各方协同推动  迎检  迎检词条  协同  协同词条  各方  各方词条  减轻  减轻词条  负担  负担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