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评论写作谈】写好教育评论,日常积淀胜过勤笔头

作为蒲公英评论的特约评论员,撰写教育评论已经许多年了。十余年前,从教七年之后的我,熟悉了教育的岗位,过惯了平淡的日子,不满足于浑浑噩噩的生活,为了给教育生涯找点乐趣,于是拿起笔,开始了教育写作的生活。这一写就写了十余年,虽然,在学术上没有什么建树,在文字上没有什么长进,但是,教育写作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成为了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隔几天没有动笔,便觉生活少了点什么,思维不再那么敏捷,心里不再那么充实,生活也不再那么有意义了。

从开始的散文写作,再到后来的教育叙事,再到现如今的教育评论,写作的内容在变,但对教育写作的钟爱与坚持却没有改变。如果说,自己对教育评论的写作有点什么想法,那么无外乎三个关键词,一是喜欢,二是积累,三是坚持。对于怎么写好教育评论,不由想起了大诗人陆游所说的话,“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仅此而已。

写作教育评论,首先应保持对教育的敏感。文章是写出来的,不是生编硬造,而是由感而发的。经常写教育评论的人大多都有这样一个感觉,那就是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也许写作者每天找话题的时间,要远远大于写作的时间,只要话题找到,一个小时之内便能完工,但如果没有话题,即使绞尽脑汁,也是枉然。要寻找话题,就必须保持对教育的高度敏感。

各级部门新出台的政策文件可以作为写作的话题,新闻媒体关注的教育事件可以作为写作的由头,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可以作为写作的引子,教育生活中的点滴思考可以作为写作的起点,话题找到了,文章也就算完成了大半,至于间架结构,谋篇布局,倒也退而求其次,只要心中有想法,文字也便随着那清脆的键盘敲击声汩汩流出,没有半点刻意与造作。好在蒲公英评论给作者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这里有编辑提供的诸多话题,经常关注,不仅能够让自己的教育评论有话可说,让自己的笔头有素材可写,更要的是可以让自己保持对教育的高度敏感性,不至于懈怠,不至于懒散,不至于昏昏度日。

所谓的评论,是主体对外界的认识,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思考,是一种专业理性的表达。与散文创造,教育叙事不同的是,教育评论侧重说理,反映的是主体逻辑思维的过程,因而,思考的深度决定着评论的高度,如若就事论事,仅仅停留在对教育事件的浅表性认识,那么,这样的评论终归隔靴搔痒,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价值,无异于文字垃圾。教育评论需要体现作者的教育观点,反映作者的教育主张,不仅要有基于教育教学规律的价值判断,更要有基于指导意义的建设性指导,要高屋建瓴,而非高谈阔论;要根植现实的土壤,立足教育的实际,而非信口开河,纸上谈笔。写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观点,说出别人想说但说不出来的语言,清除他人想表达但无从下手的茫然,让人读后豁然开朗,醍醐灌顶才行。

无论是社会评论也好,还是教育评论也罢,只有深度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赢得编辑的青睐,深度的文章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源于日常的积淀。合抱之木,始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是教育专业素养,还是文字表达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在于长期的学习与积淀。从大量阅读只汲取教育的营养,提高自己的教育专业理论素质;从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坚定教育的定力,持续思考的活力,保持发现的敏锐性;从不断的教育写作中,提高自己对教育话题的把握力与分析力,提高自身的文字驾驭能力,如此,自己的教育写作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持续进步。

写作是输出的过程,是主体思想的外显性表达,这是一种结果式的呈现方式,而如何让自己的教育评论写得精彩,绝非一日之功。教育评论,工夫在诗外,这也许是写好教育评论的关键之所在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评论  评论词条  笔头  笔头词条  积淀  积淀词条  胜过  胜过词条  日常  日常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