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写作训练理应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

近日,在首场“清华名师教学讲坛”上,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宣布:作为清华大学第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一个行动举措,该校将在今年秋季入学的2018级新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由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刘勇(格非)和历史系教授、教务处处长彭刚共同担任该课程负责人。计划到2020年,这门必修课将覆盖所有本科生,并力争面向研究生提供课程和指导。(5月18日法制晚报)

清华大学推出《写作与沟通》必修课,显示了该校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方面的决心和信心。据介绍,《写作与沟通》课程定位为非文学写作,而是偏向于逻辑性写作或说理写作,以期通过高挑战度的小班训练,显著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那么,为什么清华大学会强势推出这门必修课呢?这一课程设计对其他高校又有何启示呢?

在我看来,其中一条直接原因跟目前大学生的写作与表达素养的滑坡有关。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的写作与表达能力有退化趋势。大学生写论文,利用网络可以在短时间内很轻松地完成一篇“大作”,高效的背后隐藏着学生写作能力退化的危机。据一项调研显示,有95%以上的大学生打个简单的条据都犯有写错别字或标点、格式不正确的错误。以至有学者毫不夸张地指出,中国的写作危机愈演愈烈,已经到了“威胁着我们国家的前途”“威胁着我们民族的未来”的地步了。

另据报道,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教育界,进行了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面对“彼得上天了,约翰怎么办?”的形势,只强调把自然科学知识教给学生,而忽略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写作技能的训练,许多学校甚至停止了传统的语法课、文学课、作文课,导致整个美国语文教学质量严重下降。有美国教育官员尖锐指出:“我们的问题不是没有培养优秀的作家,而是没有把普通民众的写作水平提高到可以胜任一项工作的程度。”

前车之鉴,当引以为戒。美国片面重视自然科学忽视人文知识、语文素养的错误不能再犯。而且,我们现在的写作危机还面临着互联网技术的新冲击。互联网大潮的风起云涌,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多数人的思维和表达变得肤浅,甚至还有人指出,互联网正在毒化我们的大脑和思想,它使得人们懒于动脑和思考,懒于动笔撰写文章,热衷于淘宝、看视频,习惯于发微信、晒朋友圈……虽不无偏激,但也给我们如何有效驾驭互联网、规避互联网的负作用提了个醒。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清华大学开设《写作与沟通》,着力加强大学生的思维训练、语言表达训练,提升其现实的逻辑写作与沟通能力堪为一场适逢其时的“及时雨”,有助于平衡青年学子的文理素质结构,化解互联网对写作的不利影响,提升他们的写作与表达能力水平,值得推广。

当然,开设《写作与沟通》只是一个良好开端,关键还在于如何开展好、落实好这门课。除了选好课程带头人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要选派“精兵强将”,配优配强课程师资力量、精心设计讲授内容,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够因专业施教、有的放矢,使该门课真正成为学生愿意听、愿意学、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一门精品课。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理应  理应词条  必修课  必修课词条  训练  训练词条  写作  写作词条  成为  成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