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比批判更重要的是寻找解决教育问题的方式

4月19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教育局陆建国局长在连云港市委党校春季主题班上,以《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为题作交流发言。这个讲话提出,“应试教育,用分数说话,个人认为还是当今最公平的选择人才方式”,因而具有“政治正确性”。一石激起千层浪,舆论纷纷对这位局长本身的“政治正确性”和治理能力提出质疑。

的确,陆局长的话是有些欠妥,难掩有替“应试教育”招魂之嫌。一些评论人士抓住其“政治正确性”之说大加鞭挞,甚至说“这样的人当局长,错误的教育观念一经行政手段推动,就极有可能决定区域教育的走向,严重影响区域教育的生态”。

其实,陆局长的交流发言倘若做些微修改,变成“批评应试教育,反应试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趋向”、“用分数说话,个人认为还是当今相对公平的选择人才方式”、“在农村,知识改变命运,还是这些农村孩子最轻便的道路”,绝不会引来这些“抨击”。换句话说,陆局长如果把“帽子”戴准,所表述的问题的确还确实是“真实的”存在。难怪有人鼓掌,说陆局长“讲了真话”,是“仗义执言”。

先说应试教育,是当前教育最大的“敌人”。说衡水中学应试“玩法”很嗨——军事化管理,学生一天要上14节课,学习11个半小时左右。其实到目前为止,这种状态还是不少地区的高中特别是高三学生日复一日的生活节律。因此,我们有必要抓住人才选拔的“龙头”来改进它。譬如,笔者所在地的中考,过去上县内最好的高中只有“考”一条路,那个竞争就别提了,如今推行“50%名额试卷选拔+50%名额到校的推荐生”制度,竞争激烈程度明显减弱。试推想,如果100%名额到校一定会带来更大的变化。再说高考,如今英语有了双试的机会,如果高校合规的自主招生比例再高些,或者也将一定招生比例下放到高中学校,是不是也能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向前迈进得更快一些呢?尽管当前“用分数说话是相对公平的”,但分数、试卷不是唯一的人才选拔方式。当选拔方式革新了,应试教育的“碉堡”就有可能被攻破。

再说农村孩子的上升通道。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研究者,曾在展开全国大样本调研基础上,深入中国西部农业县展开长时间的田野工作和追踪研究,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农村教育当下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核心聚焦应是致力于弱者、底层和穷人等处境不利人群的教育改进。较为贫困的农村地区,教育存在“先天不足”,而且由于种种因素制约往往又造成“后天更弱”。

因此,在有人谴责“毛坦厂中学”模式是粗暴、原始、功利性极强的教育方式的代表时,就有有识之士反问,有没有想过那些学生为什么会愿意采取以时间换分数的低级战术?为什么会选择如此辛苦的道路而不肯放弃?说白了,是他们除此之外缺乏更多更好的阶层流动通道,这是底层社会自发演化出来的一种自我拯救。正如央视主持人在对毛坦厂现象做专题评论时所说:“当我们思考教育改革、高考改革等宏大话题的时候,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应该要关注毛坦厂中学所代表的一批人群,而不能将他们当成‘落后事物’抛弃,必须直面阶层流动存在淤塞的现实,而不是架空现实地谈‘理想’。”

显然,对陆局长的不当言论我们要反对,但这不应该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所在,我们最应该思考与实践的,是花大力气寻找化解教育生态中依然存在的那些“真实存在”“棘手”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批判  批判词条  重要  重要词条  寻找  寻找词条  方式  方式词条  解决  解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