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校园不设垃圾桶”里的育人智慧

重庆两江新区童心小学的公共区域没有一个垃圾箱,可校园里很难看到各种垃圾。原来,学校要求每个学生自带环保袋上学,将自己产生的垃圾随手放进去。(3月23日重庆晨报)

中小学校园不设垃圾桶不是新鲜事:福建长乐一中建校以来,一直不设垃圾桶,后来校方委托物业管理学校垃圾,物业出于方便,为每个班级放一个垃圾桶,没想到垃圾越来越多,于是学校决定将每个教室的垃圾桶都撤掉,每层教学楼只放一个垃圾桶,并让学生自带塑料袋装垃圾;上海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实验中学办学17年,也一直不在校园的显著位置设置垃圾桶

校园不设垃圾桶,显然不是“钱”的事,而是蕴含着育人的逻辑。

学校是传播知识的地方,也担当着育人的责任。现实中一些人之所以存在乱扔垃圾的陋习,说到底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文明理念未内化为自觉行动。培养好习惯,要从娃娃抓起。校园不设或撤掉垃圾桶,目的就是帮助孩子革除乱扔垃圾的坏习惯,这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但要长期保持“垃圾不落地”,却不是易事。

我们常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良好的习惯陪伴人的一生,文明的品行在于点滴积累、聚沙成塔。显然,一方面需要学校道德与文明的引领,就像重庆这家小学一样,坚持“向上上善”的办学理念,引导孩子从不乱扔垃圾,从生活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一方面,需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倒逼”孩子坚持做到“垃圾不落地”。客观而言,校园不设垃圾桶,确实会给孩子们带来不便,但通过自带环保袋,先把垃圾装上,再集中投放清理,循序渐进,好习惯就会慢慢养成;而且大家都这么做,也犹如一种无形的监督,头脑中的“垃圾”就会被清除。毕竟孩子是一张白纸,关键看我们如何着笔。

当然,培养孩子文明习惯,也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除了支持和配合学校“垃圾不落地”的倡导外,家长还要为孩子做出样子,共同遵守,共同践行。真正通过小手拉大手,内化为整个家庭、整个校园的自觉行动,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向上上善”的文明风尚。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育人  育人词条  垃圾桶  垃圾桶词条  智慧  智慧词条  校园  校园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