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传统文化教育如何适应新高考要求

在日前举办的“中德青少年文化教育研讨会”上,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晓燕透露,“增加中华传统文化考核”的政策将在2017年高考试卷中得以全面落实。除了语文学科外,其他学科也将增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考核。

今年10月9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在各科修订内容中明确提出,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王晓燕主任透露的这一消息,正是对考试大纲要求的具体落实。

值得注意的是,高考对于传统文化的考核,除了语文学科外,各科都将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而且命题的角度也各不相同。“比如,历史学科可以考查对中华文明长期历史进程中的事实观点、思想思潮的理解和判断;地理学科可以考查对乡土意识、环境保护等理念的掌握。在数学和其他理科试卷中,也可以将四大发明、勾股定理等作为试题背景材料,体现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这说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是背背《弟子规》、学学《论语》或者多背几首古诗词就能解决问题的事情了,也不仅仅是由语文教师承担的任务了,它是一门涵盖文化经典、历史、艺术、民俗等内容在内的综合性课程,各科教师都有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责任。

要适应这一转变,我认为首先要在学科“整合”上下功夫。传统文化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教育一般应遵循体验、感悟、理解、反思、践行的原则,是让学生产生基于文化认知之上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教育与一般学科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固定的教材,并且传统文化教育的资源也往往在学科之外,不可能像学科教学那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何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学科教学与学生课内外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真正落地生根,对每位教师来说是不小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要打破原来的学科思维框架,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广泛占有文化资源,并有机渗透在学科教学中。

其次,要精心选择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当下,许多学校以《千字文》《弟子规》《三字经》《声律启蒙》等旧学启蒙读物作为传统文化教材是值得商榷的。这些传统教材中的确包含一些传统文化的因子,但也夹杂着许多封建性的糟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教师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什么样的传统文化才能进入学科教学与课堂。为此,应将传统文化放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分析和梳理,用时代的眼光、世界的眼光辩证地看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庞杂的传统文化中提炼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内容,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将封建性的糟粕植入青少年的头脑中。

最后,要正确处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传统文化教育不能仅仅依赖于学校,中华文化以仁为核心,以家庭伦理为基础,家庭不仅是青少年学习生活的第一场所,更是传统文化教育最重要的实践基地。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学校教育必须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家庭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倡导家长通过言传身教,形成爱国守法、遵守公德、珍视亲情、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的良好家风,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氛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词条  新高  新高词条  适应  适应词条  要求  要求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