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大学先修课程体系为创新人才涵养“蓄水池”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带来的建议之一是,国家出台“大学先修课程统一考试制度”,建立与“强基计划”衔接的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体系,为部分拔尖创新人才进入一流大学提供另一条通道。他表示,从“十四五”开始,应适当调整“公平优先于质量、平均值重于最高值”的教育理念,向全社会明确传递新的信号。

在应试教育的窠臼下,目前高中教育的普遍现象是“三年课程两年教,一年复习迎高考”。大部分人选择采取题海战术,只为追求知识的精熟度而不是丰富度,只为减少犯错概率而不是提升创新思维,导致高中教育一直存在着均值高、方差小、最高值低的问题,反而阻碍了学有余力者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限制了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和涵养。

新时期所面临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不均衡的公平问题和不充分的质量问题。两者之所以是“嚼不烂的老问题”“啃不掉的硬骨头”,是因为问题的解决需要各类社会教育主体的合力,需要良性的社会生态与良好的教育生态。其中尤为突出的问题是,许多人将教育公平抑或是其背后的社会流动渠道当作唯一诉求,为此甚至可以不顾整体教育质量的高低、教书育人目标的实现。

立足宏观的层面,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再到普及化的今天,在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今天,我们最为稀缺的并不是批量产生的“流水线工人”,而是具有高阶思维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这一点影响到重点科技领域“卡脖子”难题的解决,关系到国家现代化的产业升级步伐。

站在个体的角度,我们既不希望看到城乡教育之间的巨大鸿沟,也不希望看到教育改革限于公平诉求而步履难行;我们既不希望任何一个孩子被教育放弃,也不希望看到那些少数资质优秀的学生被迫卷入平庸;我们既不希望看到贫困地区教育条件的缺乏,也不希望看到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

要知道,教育既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更何况,教育的公平和质量犹如天平的两极,两者在理论上本应是相互解释、相互建构、相互观照的关系。而解决问题的办法,恰恰是实现双方的联动,打造“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换句话说,离开了公平与质量的关联,无法单独解决两者的问题。

从这一维度来讲,教育公平不能再局限于同质化、单一化的平等,而是应当注重差异化、多样化的平等;教育质量不能再局限于分数的高低,而是应当注重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建立与“强基计划”衔接的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体系,为部分拔尖创新人才进入一流大学提供新的路径,无疑是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重要转变,也是一次值得期待的教育改革探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蓄水池  蓄水池词条  涵养  涵养词条  体系  体系词条  课程  课程词条  创新  创新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