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谨防乡村学校优秀教师“跳农门”

从2021年开始,甘肃省每年将通过定向委托培养、在职教师在岗培训等方式,为全省乡村学校特别是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培养、补充一批能胜任多门学科教学的小学全科型教师,使乡村学校拥有一批知识和专业结构合理、“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小学教师。每年度按照“分步骤、按计划、分类别”、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统筹安排乡村学校在职教师参加为期6个月的专业培训,使其具备小学多科教学的基本能力素质。(6月18日 中国教育报)

教师强,则教育强。振兴乡村教育,必须壮大师资力量。培植乡村优质教育资源,除了在“教师培养”上下功夫,还要在“预防流失”上做文章,防止乡村优秀教师“跳农门”。

曾经,许多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也很雄厚,不乏能力过硬的名师和优秀教师。如今,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优质教师资源匮乏,除了教师主动流失——放弃编制,被动流动更为严重——被其他学校“挖墙脚”。乡村学校优秀教师如同韭菜,长“一茬”,割“一茬”,能力稍微强一点的,名气稍微大一点的,都会成为被挖对象。有些有潜力的青年教师甚至还没有成名,只是展露了头角,就被挖走。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乡村学校教师往“高处走”,实属正常。但是,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名师或优秀教师,除了个人努力,学校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长“一茬”割“一茬”,不给名师或优秀教师回报学校和乡村教育的机会,对乡村学校不公平,也不利于乡村教育振兴。

壮大乡村学校师资力量,既要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开“绿灯”,安装“增速器”,为乡村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质增效;也要为乡村教师“跳农门”亮“红灯”,安装“刹车阀”,适时按下暂停键。如此,乡村学校的师资才能强起来。否则,乡村学校将会沦为优秀教师的“孵化器”,专门为他人做“嫁衣”,一直在努力培养名师或优秀教师,学校却始终没有名师。

为乡村教师“跳农门”亮“红灯”,并非一味禁止乡村优秀教师合理流动,而是要建立优秀教师流动机制,规范流动程序,做到有序流动,以免乡村学校优质教育资源被挖空。具体而言,要建立制约机制,设置流动门槛,比如确定服务期,服务期内不得“跳农门”,执意“跳”,属于违约行为,纳入征信“黑名单”。服务期满后,无论是主动“跳”,还是被动“跳”,乡村学校都应该支持,为其提供便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农门  农门词条  谨防  谨防词条  乡村  乡村词条  优秀  优秀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