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好书读评】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提及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人们最为熟知的便是那句关于教育的至理名言:“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这句话强调了教育的主观能动、师生的相互影响和生命的美好状态,用最为朴实的话语和易于理解的比喻阐述了作者对教育的理解。这句话一直引导着我,也吸引着我走入他的著作《什么是教育》。

阅读著作不难发现,雅斯贝尔斯的教育理念主要包括重视对“人”的培养,提倡整体教育,强调自我教育,倡导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注重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反讽和精神助产的方法,等等。这对我们追溯教育的本源、寻求教育的本真、探讨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很有启发、借鉴意义。

教育的本质

雅斯贝尔斯强调了教育在社会历史转变中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并且决定着未来人的存在,而教育的衰落也意味着人类未来的衰落,教育有现实价值和功利意义。但是,我们并不能就此忽略教育对于生命成长的意义。

雅斯贝尔斯认为:“科学价值的评价和精神价值的评价不能同日而语……因为技能的训练,专业知识的提高还不能算是人的陶冶。”那么,两者之间的裂隙如何填补?

雅斯贝尔斯给出的思路是,提高教育的地位,通过提高教师工资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并通过教育的伟大性和它在国民生活中所表现出的重要性获得声望和影响力。也就是说,教育本质的回归,不是简单的某种教学方法的回归,也不是某种教育理念的革新,而是要孕育教育的“大环境”——“个人可以进入世界而不是固守着一席之地……如果人与更明朗、更充实的世界合为一体的话,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

基于此,雅斯贝尔斯强调,“平等的教育需要给人们创造共同的基础”“一个民族的将来,取决于父母教育、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

教师的意义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极其严肃的伟大事业,通过培养不断地将新的一代带入人类优秀文化精神之中,让他们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在这种教育中,教师个人的成就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到,教师不是抱着投机的态度敷衍了事,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为人的生成——一个稳定而持续不断的工作而服务。”即便是默默无闻的工作,雅思贝尔斯也警醒教师不能有丝毫懈怠:“不能没有虔敬之心,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

因为教育的神圣使命,爱才成了教育的原动力。因为“爱把生命提升到了真正存在的境界”,需要教师在挖掘学生潜力、帮助学生实现价值的过程中保持教育之爱。教育之爱和世间的一切爱都一样,只有互爱的人才能真正建立并且稳固下来。

教育之爱要源源不断,并不能寄希望于教师单方面的付出,而是需要爱与被爱者相互沟通,也就是强调学生的感恩和社会的尊重。一个良序社会一定是看重教育、尊重教师的,良性的师生关系一定是互为依托、互相成就的,安静的教学环境一定是师生平等、互相对话的。

突围的方向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危机在于:“本来学生的学习的目的是求取最佳发展,现在却变成了虚荣心,知识为了求得他人的看重和考试的成绩,本来是渐渐进入富有内涵的整体,现在却变成了仅仅是学习一些可能有用的事物而已。本来是理想的陶冶,现在却只是为了通过一些考试学一些很快就遗忘的知识。”这一观点仍适用于当代教育。

教育“内卷”引发的社会焦虑,“抢跑”引发的学习军备竞赛,功利化学习导致的学习能力不足……突围的方向在哪?雅斯贝尔斯认为,一是推行全民教育,“今日的教育不应该局限于某个阶层,而有赖于全民的好学意愿,有赖于民众将教育看作无限广大的共同努力的事”。二是尊重生命的自由,“教育帮助个人自由地成为他自己,而非强求一律”。也就是说,教育要强调生命的个性发展、自由生长和安静环境。三是强调方法的多样,比如放弃对“教育无用”和“教育万能”的抉择,“引导学生尊重能令他们学到知识的老师,敬爱那些以德服人而不滥用权威的老师”“针对不良倾向、嬉闹和涣散行为制定工作纪律加以约束”……

“人,只有改变自身,并以自身的改变来唤醒他人。”雅斯贝尔斯这一句话启发了很多教育工作者。探讨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我们永远在路上,但可以确信的是,只有不断学习,改变自身的短板和不足,矫正自己的傲慢与偏见,才能做好那朵唤醒生命的“云”、那棵摇动未来的“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好书  好书词条  真正  真正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