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以“强师行动”破解优质均衡“中梗阻”

近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的跃升,凸显了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追求,锚定的是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

“优质均衡”基本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核心在“优”,标准也在“优”。《意见》虽然聚焦的是区域、城乡、校际、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但起点和标准指向教育标准化和现代化,指向深内涵和高质量。校舍建设、基础环境、设备设施等标准化建设,必须加大统筹力度,实现政府兜底,不断优化服务。但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最难啃的“硬骨头”是师资队伍建设,以及由师资引发的学校治理和内涵发展等系列问题。

《意见》中关于“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强化教师关键作用”和“法治化建设”的表述,击中了要害,为破解优质均衡“中梗阻”问题指明了方向。真正解决城镇挤、乡村弱等不均、不优问题,缩小和消除城乡差异、校际差距,关键在“强师”。

培养乡村校长“领头雁”。“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但乡村好校长却越来越少。针对“不积极、不专业、不稳定、缺远见、缺激情”的现实问题,要优化、完善培养体系、激励机制和待遇保障,立足于“造血”,而不是单纯依靠极少数优秀校长交流轮岗。

推进乡村教师“本土化”。“优师计划”要进一步打破体制机制障碍,着力培养“本土化”教师,着力培养热爱基础教育、扎根乡村教育的“新农匠”。只有扩大乡村教师“本土化”的结构比例,才能真正实现“留得住”。

建设骨干名师“蓄水池”。让更多乡村教师参与到城区名师工作室建设中,辐射带动乡村教师成长,或建立乡村教师名师工作室、乡村教师成长工作室等阵地,建立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机制,大面积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习力。通过线上线下培训研修、协同教研、师徒结对跟岗学习等方式,帮助乡村教师快速成长。

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在推进集团化办学的学区制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建立以联盟共建为机制的城乡学校共同体。推进发展共谋、管理共治、资源共享、学习共建,实现对乡村教育的智慧输出和管理支持,在持续深入共建活动中提升乡村学校干部教师的管理格局、办学视野、育人智慧。尤其要建立新入职乡村教师到城区对口校“挂职实习”制度,先实训再上岗,或边实训边上岗,帮助新教师平稳度过适应期,早日站稳讲台。此外,还要建设城乡教育共同体,搭建起中层干部、班主任(辅导员)、教研组长等专业岗位培训平台,提升乡村学校关键力量的流程管理、育人能力和教研水平。

研发区域共享“资源库”。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最缺乏的是课程意识和课程研发能力。如何以国家课程为基础,开发素养拓展课程?如何立足乡村资源基础,开发兴趣拓展课程?这是乡村学校最大的短板,也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发挥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教联体建设等机制优势,借助国家数字资源平台,共享资源优势与教师专业优势,建设区域共享课程资源,是乡村学校课程建设的有效策略。同时,还要建立特色课程“走教”模式和“双师”模式,补齐课程单一、师资缺乏的现实难题。

实施办学评价“差异化”。既要统一评价,推进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追求高标准,主动缩小与城区学校和强校的差距;又要制定基于乡村学校办学实际的评价标准,以差异化评价激发乡村学校的办学活力和特色发展。在教师绩效评价方面,要以评价改革促进育人理念、育人方式、职业精神、专业素养和社会关怀等全面提升,引导和塑造乡村教师追求“大先生”的境界目标。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梗阻  梗阻词条  均衡  均衡词条  优质  优质词条  行动  行动词条  破解  破解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