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教育共同体建设要避免不必要的内耗

1月9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浙江发布”发布“2023年浙江省教育共同体年度发展报告”。至当年底,全省5000余所中小学(校区、教学点)参与教育共同体结对,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共体共享学校比例超过97%,乡村学校教共体覆盖率达100%。

根据城乡教育发展现状及区域特点,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发挥城镇优质教育资源示范引领作用,城乡结对、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是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巧招妙棋。

建设高质量的城乡教育共同体,责任主体是地方政府,具体运作在教育行政部门,落实端在城乡学校。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建设教育共同体,都要倾听群众声音,科学设计模型,避免出现“拉郎配”,造成不必要的教育资源内耗。

共同体怎么建,群众说了算。要开展教育共同体建设专题调研,通过座谈会、问卷走访等形式,充分听取城乡干部群众、学校校长师生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责任督学意见建议,问需于基层,问计于一线,最大程度凝聚教育共同体建设共识合力。要充分考量核心校带动能力,分析薄弱校发展潜力,结合共建校规模、地理、沿革等因素,确定共同体建设类型及具体学校。共建校要签订共建协议书,明确共建职责、目标与任务。还要按学期或学年对共建情况进行评估,分析问题,调整策略,落细落实,确保共同体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建设教育共同体的关键在于建好教师共同体。在“县管校聘”制度框架下,应大力推动校长、管理人员、教师互通共享。要增强广大校长、教师的教育共同体意识,建立教育共同体内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机制。要灵活运用交流任职(教)、挂职锻炼、轮岗轮替、跟岗学习等多种形式,盘活共同体教育人力资源,促进薄弱学校师资再生。对于交流轮岗可能带来的通勤及生活问题,可以比照“乡补”政策,给予一定的交通生活补贴,解除“下乡”教师的后顾之忧。

资源共享是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应有之义。核心校要祛除“密不外传”心态,打破资源共享壁垒,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机制、课程资源及丰富的办学经验等和盘端出,提高教育共同体资源共享水平,帮助薄弱学校发展。要用好“孵化”机制,“输血”“造血”并举,激活“再生”因子,支持薄弱学校“孵化”“蝶变”,最终实现自立自强。薄弱校要告别“等靠要”思想,主动取长补短,汲取优质教育资源,尽快完成教育资源提档升级。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师生精神成长之源。教育共同体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核心。一方面,核心校要与共建校一起校正发展方向、确定发展战略、凝聚发展共识、形成价值认同,积淀形成并推广教育共同体文化。另一方面,要引导共建校在教育共同体文化背景下,根据地情、校情与教情、学情,找到自己的文化内核,提炼能够引领本校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文化,切不可陷入形式主义误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内耗  内耗词条  共同体  共同体词条  不必要  不必要词条  避免  避免词条  建设  建设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