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型的企业文化与企业业务工作 中国型的企业文化的意义与作用

        让企业文化与政治思想分离,使企业真正成为一个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实体,这也许是政企分开的最有效体现。对企业文化涵义的片面认识:如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搞些活动,办报纸,做思想 教育等,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发展成为了形式主义的企业文化。其结果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不配套,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不配套,领导者言行与企业文化不配套。 企业文化口号化、公式化 企业文化口号化、公式化表现为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没有与企业战略、企业愿景目标相结合,在理念提炼上过于抽象化,缺乏针对性和企业个性,无法真正指导企业员工的具体工作与行为表现。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有余,时代不足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灿烂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人们思维意识的影响力非常之深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需要的商业道德标准相结合,并适应时代发展轨道的国际化要求,而不能一味地照搬过去的传统文化来硬套新时代发展下的企业文化要求。 共性有余,个性不足 目前中国企业的理念使用频率最高的几组词语,如“求实、奋斗、团结、创新”等,这些的确是在大部分企业里都要提倡的,但如果提炼企业理念则显得企业的个性不足。因为这些几乎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就如将“太阳是圆”定义为企业理念一样没有必要。 看似形象,实则抽象 有些企业喜欢将一些公式化的内容运作到企业文化中来,认为即形象又贴切。但实际上却是起着“画饼充饥”的作用。例如“1+1等公式的提出,能让员工清楚意识到如何才能将自身的工作做到“1+1>2”吗?答案是不能,因为它缺乏具体描述的指标和标准。 不切实际,大而无当 另外,中国企业家们都有着一种强烈的民族意识,将振兴中华经济列为己任,这一点是值得赞颂和肯定的。

        “财富不能创造文化,文化却能创造财富”,这是国外企业流行的一句名言。它说明的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日趋激烈的前提下,文化力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市场的国际化、人才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企业已从传统的产品竞争、人才竞争、资源竞争走向文化竞争。谁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谁就能扩展文化对品牌的影响力和扩张力,提高产品的文化附加值,谁就能获得竞争的主动权和制胜力量。以致有人说“文化力是21世纪企业成功的入场券。”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张扬文化力的依托。但在如何建设企业文化,构建企业文化理念的问题上,虽然有许多企业比较重视,且在文化的投入上能不吝资金,并把它作为一种必要的资源看待,但仍有一些企业在这方面存在着误区盲点。它们认为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组织,赚钱无疑是其主要目的,与文化的关系只是一种花钱买点缀的玩意儿,无任何实际意义,忽视传媒对企业文化的促进作用。还说“企业只有赚钱没有文化,一定说有也只有赚钱文化。”;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老板在一个叫文化的后花园养的二奶。”企业办报办刊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事实上,这是一种很短视的意识。在企业文化的建设构件中,传媒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企业、文化、传媒、资源形成一个互动的循环链。企业是一个独立的法人组织,但也是一个社会组织;传媒是一种传播载体;文化是一种素质和氛围以及形成的特殊的理念;资源是一种可以利用并使之增值的因素。这四样东西单独来看,似乎没有什么新鲜的意义,然而连结在一起,却是另一番意味。假若一个企业重视发挥传媒的作用,重视文化建设的投入,并把上述两种东西当作一种不可缺少的企业发展资源看待,或许企业就会因此而获得更多的优势和发展机会,所以,企业、传媒、文化与资源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很明显的。

        某著名钢铁公司企业文化理念表达倒也平白,但都是些空话,甚至是笑话。比如创新理念:“今天永远是明天的起点”,就是句废话,它与创新有什么关系?当员工看到这句话,会想到创新吗?应该在哪些方面、如何创新?再看责任理念:“在岗一分钟,敬业六十秒”,同样空洞,看了之后仍不知如何负责任,等于没说。团队理念更可笑:“像钢丝绳一样拧成一股劲”。把这样的理念拿给员工,员工只能不知所措,谁知道如何和别人“拧成一股劲”呢?还有些诸如团结拼搏等等理念,即平白朴实又具备一定的指导性,但指导方向不明确,员工搞不清楚要团结起来跟谁拼、怎么拼?空话理念在精神上也许可以给员工一定的鼓舞,但在具体行动上往往令员工不知所措。员工好比处于无序运动中的原子,空话理念可以让这些原子运动加速,但仍然是无序的,其结果不是提高效率,而很可能是加速灭亡。实话理念不仅让原子运动加速,还让他们知道运动的方向和对策,让无序转向有序。比如仁达方略的成本理念,员工看到这样的理念,明白该如何去按理念所要求的去做,这个理念就不是空话。   企业文化一旦成为空话,也就离笑话不远了。比如很多公司的人才理念是“以人为本”。就是一句很可笑的空话。即使员工不承认公司价值观,不努力工作,没有达到职位需求的能力要求,也要以他们为本,不做任何处理吗?那样制度中很多条例都将形同虚设。以人为本需要前提和条件。一个合格员工起码有三点最基本的要求,一是有信仰,就是认同公司核心价值观的一种信仰;二要有信任,因为企业是一个团队组织,没有信任不可能成为团队;三要有信用,就是自己干的活最起码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这就是最基本的信用关系。如果我们员工能够达到这个要求,以人为本是没错的。

        管理界有一则寓言:狂风和微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吹掉。狂风首先来了一股刺骨的冷风,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寒冷,把大衣裹得更紧了;微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很温暖、很惬意,继而脱掉了大衣,微风最终获得了胜利。在企业竞争中,企业文化就像寓言故事中徐徐吹来的微风,在管理中,虽不能感觉到威严的管理机制,但最终获得成功的秘诀,还是“柔性”的企业文化管理。作为以获取最大利益为最终目的的企业,如何把企业做好、做大,让企业长盛不衰,成了众多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魂牵梦萦的事情,而企业文化则更是他们必谈的话题。从市场开放至今,企业文化给企业家所带来的困惑,导致了众多的企业停滞不前;企业内部企业文化的薄弱,也成为了现代企业长远性发展的绊脚石。这正如同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一个企业就好比一只木桶,这只木桶是由许多小木条做成的,木桶能盛多少水,不在于木桶中最长木板的长度,最终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高度。在许多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中,企业文化恰恰就成了这块最短的木板。导致企业失败的一个原因是对企业文化缺乏根本的认识,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历来被众多企业家所忽视的原因,那便是没有很好地经营企业文化。这就要求我们这些企业家,不仅要对企业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还要通过深入的了解企业文化,更好地去利用其的功能、拓展其内涵,为企业所用。对于企业文化的定义,在管理界和经济界等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见解和解释。但就运用其基本特点及功能来归纳,企业文化就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等要素综合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信奉并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它包括精神文化、制度与行为文化、形象文化三个层次,它具有企业导向、企业识别、对企业员工激励与约束,以及统一协作等四大功能。

关键词:中国型的企业文化与企业业务工作,中国型的企业文化的意义与作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  中国词条  企业  企业词条  文化  文化词条  业务工作  业务工作词条  意义  意义词条  
公司管理

 全方位解析企业管理

5月21日,联想公布2008/09财年业绩,全年净亏2.26亿美元,这是联想公布业绩历年来的亏损。在谈到其中原因时,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认为,一方面是经济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