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长平之战白起谎报战功谁得利?

长平之战白起谎报战功,说是坑杀赵军降卒40万(有关论证,请看博文凭什么说白起长平之战谎报战功?),他这么做,不光是为自己,更是为了秦昭王为了秦国。如果谎报战功能够获得10分的好处,白起最多得1分,其余9分归秦昭王和范雎。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白起此时已经是武安侯了,人生富贵无以复加。长平之战大胜,最多叫百姓夸一句,武安侯果然是常胜将军,仅此而已。对秦昭王和范雎则大不一样,真可谓久旱的甘霖雪中的炭。

先说秦昭王。秦昭王虽然在位56年,前42年基本是傀儡,上有母亲芈月宣太后,中有两个舅舅,大舅魏冉为相国,小舅芈戎做将军,还有母亲的族人向寿等。往下又都是芈月、魏冉提拔的一干将军、大臣。可以想象,秦昭王这个王其实当得十分憋屈,免不了时时都想推翻三座大山当家作主。这从两件事情可以得到印证。

第一是折腾魏冉,一会儿罢相,一会儿又复相,以表达自己的不满,显示自己的权力。魏冉十二年为相,十六年罢相。二十年为相,二十四年又罢相。二十六年三度复相,三十二年又第三次罢相。后来芈月一死,秦昭王立刻把他赶出了咸阳。既然不满,又有权力,罢相后为什么又复相?玩不转呗。上有芈月呵斥,下有魏冉一干死党软磨硬抗,不给魏冉复相,国家钱粮,对外战争就要出问题。所以秦昭王只好咬牙屈辱,翻来覆去。

第二件就是范雎一言显贵。范雎只是魏国的一个家奴、逃犯,所以能在秦昭王面前一步登天,就是因为窥破了秦昭王不愿做傀儡的心机,对症下药,一举得宠。

比如范雎初见秦昭王,就假装不认识,口中道:“秦国哪有王,只有太后和相国魏冉。”(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一句话就杵到了秦昭王的心窝子里,秦昭王立刻对范雎行宾主礼,把他请进王宫,询问国事。

再看后来范雎跟秦昭王的谈话,大多也是挑拨离间,尤其是挑拨秦昭王跟他母亲和舅舅的关系,句句切中秦昭王的心思,秦昭王于是深以为得范雎晚矣,等到母亲芈月死后,立刻把两个舅舅都赶走了,委范雎为相国,进爵应侯。

行了,秦昭王终于自己当家做主了,范雎也如愿以偿一步登天了,可是问题来了。芈月、魏冉当政,秦国对外征战,且不论投入产出是赔了还是赚了,至少写进史册是攻城略地无数,你秦昭王当家作主,破格提拔一个逃犯做相国,必须得有前所未有的重大胜利,才能服人。可是看看列国,都有灭国进账,齐国灭了鲁国,楚国灭了吴国、越过,魏国瓜分了宋国和卫国,赵国吞并了中山国,就连韩国也消灭了郑国,蚕食了周天子的城池,什么样的重大胜利,才能力压诸侯,叫太后、魏冉相形见绌呢?

这个时候,范雎提出了“远交近攻”灭韩。(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释此而远攻,不亦缪乎!)远交近攻不是什么新鲜玩意,范雎之前早有很多人提起,只秦昭王恐怕是没听说过,于是如获至宝。

远交近攻打谁?范雎提出先打韩国,秦昭王问打韩国哪里,范雎说打荥阳。(昭王曰:“吾固欲收韩,韩不听,为之奈何?”对曰:“韩安得无听乎?王下兵而攻荥阳,则巩、成皋之道不通;北断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师不下。王一兴兵而攻荥阳,则其国断而为三。夫韩见必亡,安得不听乎?若韩听,而霸事因可虑矣。”王曰:“善。”且欲发使于韩。)

韩国的国土形似一个8字,两头大,中间细,就这细腰部分,正好被黄河一截两段,荥阳就在这细腰部黄河南岸。这样形状有个先天的弱点,只要打下荥阳,韩国一半的国土就被切断了。

昭王听了范雎这个建议,大约是不愿意像从前一样对母亲舅舅惟命是从,一定要出点新意显示自己英明伟大,于是秦昭王接受了范雎先打韩国的建议,却把打荥阳改成了打野王。野王城也是韩国城池,也在那个细腰部位,只不过不在黄河南岸,而是在黄河北岸。荥阳、野王,一南一北,离着不远,看上去差别不大,范雎也就没有反对。秦昭王四十五年,就是芈月死后第三年,秦昭王杀鸡用牛刀,派武安侯白起去拿下野王城。万没想到,这就拉开了长平大战惨烈的帷幕。

白起占领野王后,韩国上党郡守冯亭一看与都城的道路断绝,他便使了个借刀杀人计,转头把上党送给了赵国。赵王发兵接受上党,秦昭王也派王龁夺取上党。两军相对,芈月、秦昭王一朝养下的坏毛病,将军四面开花,任意征战的习气,导致秦将王龁毫不犹豫发兵攻赵军,赵将廉颇奋起反击。这下乱了,原来是要远交近攻吞并韩国,现在却远渡黄河与赵国打了起来。秦昭王火大,我灭韩国管你赵国什么事,于是下令向上党增兵。赵国也不示弱,也增兵。由于赵奢曾经大败秦军,赵王相信老子英雄儿好汉,便撤换廉颇,派赵奢的儿子赵括,统兵40余万,誓与秦军生死决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长平之战白起谎报战功谁得利?  白起  白起词条  长平  长平词条  谎报  谎报词条  战功  战功词条  得利  得利词条  
周朝

 西周王朝的开国之君——周武王

姬发,西周王朝开国君主,(约前1087年—前1043年),周文王次子。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纣王残杀,故得以继位。死后谥号“武”,世称周武王西周的创建者,姬姓,名发,...(展开)

周朝

 春秋时期的社会舆论监督

春秋时期(公元前722-前481年),齐、晋、楚、秦、吴、越六个大国互相争锋,攻城略地,此消彼长。夹在大国之间的一百多个二三等小国,又怕得罪这个大国,又怕得罪那...(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