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这一天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人心却格外地安静

   1912年2月12日,紫禁城从睡梦中醒来。这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但对两千多年帝制统治的中国来说,却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对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皇室来说,更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隆裕太后带着年仅六岁的小皇帝宣统,连续发布三道诏书,宣布清帝退位

诏书宣布:清廷同意袁世凯与南方政府达成的清帝退位条件,劝诫人民保持冷静,维持秩序,不信谣言,听从皇帝旨意,接受新政府;同意放弃皇位,赞同中华民国政府,命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全权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接替现在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清政府外务部同时也向各国驻华公使馆发出照会,宣布皇帝旨意,期待列强承认中华民国政治体制合乎宪法,强调清室已顺从民意,自动退位,并已按照人民意愿选择、确认了合法继任者。

大清皇帝的权力黯然从广袤的国土退回到了紫禁城一隅。这不是数千年来一个王朝替代另一个王朝的轮回,也不是政治权力一家一姓的又一次转换。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变化。一个全新的共和国家出乎意料地悄然而生!

由盛而衰的悲歌。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

清廷很平静,没有做绝地反击、鱼死网破、玉石俱焚的抵抗。

隆裕太后很平静,退位诏书充满着理性色彩,体现出皇室应有的政治责任和尊严。朝廷的最后期待就是臣民们顺应天意,放弃反抗,归顺新的国体和政体,冷静面对历史的大变局。

中国最大的商业中心上海发来的电报语气轻松,宣告上海市民普遍接受了清王朝终结、民国建立的事实。各国使馆不过履行一下外交使节名称变更的手续而已。习惯了帝制统治的人民也显得很平静,依旧打理着每天的生活,没有因失去习惯了的天子而捶胸顿足。

政治家们似乎也很平静,他们继续给清廷提供优厚的待遇,让他们享受着皇室应有的尊严。一切似乎都在预料之中,人人都在称赞袁世凯的睿智、远见和政治家的风度,期待着共和的美好未来。

清帝退位后,仍然保留着优厚的待遇。这是中国人的创造,是过去改朝换代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结局。旧的王朝退出了实体统治,但新政府并没有完全抹杀旧王朝的历史,而是给予适度尊重、礼遇。旧王朝的统治者除了少数极端势力外,大多数人比较坦然地接受了清帝退位的事实。

为袁世凯处理文稿的汪荣宝在当天的日记中无限感慨地写道,从此统治权将还付国民,合满、汉、蒙、藏、回五大民族为一大中华民国,开千古未有之局,这是全国志士辛苦奔走之功,更是隆裕太后“尊重人道,以天下让之”的结果。隆裕太后是“至德”之人,国民对她应当“感念于无极矣”。

清廷顾虑退位带来的全国性动荡是多余的,清室的退位,无论世界还是中国,确实都很平静。次日,英国《泰晤士报》的首席记者莫理循发自北京的报道说:“北京很安静。清帝退位诏书已经被人民普遍接受。除了贴在各个路口,宣告国体改变,命令保守秩序,警告扰乱和平将处死刑的措辞严厉的告示外,一切如常。”

清室的退位当然不是统治者理性思考的结果,而是日薄西山,大势已去。但一个自秦始皇以来就延续的国体与政体,一个立国近三百年的王朝,就这样轰然坍塌、戛然而止,这样的崩溃发人深省。让我们再次走近它,去探究这平静后面的悲歌。

这是一个有着辉煌历史的王朝。它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迅速发展,一统中原。这个庞大帝国虽依满族而兴起,但入关以后很快就调整了其军事征伐政策,积极吸收中原文化,继承历代先贤之智慧,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上创造出为人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最终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格局,为中华民族的最终形成做出了杰出贡献。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地安  地安词条  帝制  帝制词条  人心  人心词条  两千  两千词条  格外  格外词条  
民国

 1913年3月20日 宋教仁被刺

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派人在上海车站刺杀宋教仁,两天后宋身亡。宋教仁,1882年生,湖南桃源人。1904年2月与黄兴、刘揆一等在长沙创立华兴会,7月与吕大...(展开)

民国

 民国军阀混战奇闻

近代军阀的出现,可以说是一代人救国蓝图破灭、全社会迷茫的一个反映。更具体地说,民国初年军阀的出现是军事近代化运动失败的结果。当初,中国一再败给西方船坚炮利的军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