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仡佬族的传统节日

仡佬族

  仡佬族是我国历史比较悠久的民族之一,大多集中在贵州省境内,是贵州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仡佬族现有人口579357人,大部分散居在贵州省的西北和北部,包括遵义、道真、务川、仁怀、安顺、关岭、普安、清镇、平坝、黔西、大方、织金、金沙、贞丰、晴龙、六枝、水城等二十多个市县;少数仡佬族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一带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广南、马关、文山、富宁等县。

  仡佬族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本民族传统文字,通用汉文。仡佬族姑娘仡佬族的族源和古代僚人有密切渊源。距今两千一百多年前,古代僚人就在贵州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自明代以来,许多古籍都说:“仡佬,古称僚。”

仡佬族服饰

  仡佬族无论男女皆穿筒裙。裙料以染色羊毛线编织,或将一幅料横向连缀两端而成或用两幅横联而成。裙腰无褶皱,穿时以裙白头上贯通而下,故又名为“通裙”。男子穿短上衣,居住高寒山区者常外披毛毡。妇女的衣服一般是长衣短裙,制作更为讲究、美观。不同支系所穿服装颜色不同,人们依其服色而分别称之为红仡佬、白仡佬、青仡佬、花仡佬。如在衣领、衣袖、裙边绣以红花的被称为红仡佬。花仡佬所绣花边则为五彩色,且周身还缀以蚕茧为饰,累累如贯珠。

  有一部分仡佬人衣长仅尺余,在上衣外再套袍一件。袍无领无袖,有如布袋,于袋底中部及左右各开一孔,穿时头及手从孔中伸出,前胸短、后背长,袍上缀海巴(贝)为饰物,下仍着五色羊毛筒裙。他们被称为“披袍仡佬”。“剪头仡佬”则有女孩额上头发剪短,仅留一寸长,作为未婚标志的习俗。“打牙仡佬”有在姑娘出嫁前将两枚门牙打掉的习俗。清末民初以来,因仡佬族人口急剧减少,居住区域迅速缩小,大部分呈点状分布,各地仡佬族内部联系削弱以致消失,在汉文化广泛影响下,大部分改从汉装。

仡佬族建筑

  根据文献记载,古代仡佬族的住房多为干栏式建筑,贵州北部地区的仡佬族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住宅样式。其他地区的仡佬族多住依山而建的土木房屋,一般是一列三间,中间为堂屋,供有神台。不住人,两边分别是一间卧室、一间厨房。

仡佬族食俗

  仡佬族人生活的地区,大多数在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那里地形复杂,气候潮湿;仡佬族人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山地种植玉米,平地种植水稻,因此,这两种作物也是仡佬族人最主要的粮食。

  仡佬族人习惯把玉米粉放在蒸笼里蒸熟,叫作玉米干饭;这是仡佬族人一年四季餐桌上的主食,如果在节日里或是有远客临门,他们就在玉米面里加上相等的白米蒸熟,称为“混合饭”。

  为了祛潮取暖,仡佬族人每餐都少不了一锅辣椒汤;仡佬族人的辣椒有多种吃法,如辣椒粥、霉豆腐辣椒、豆辣椒等,不过,最受他们喜爱的要算是骨粉与辣椒加工腌制而成的辣椒骨。

仡佬族婚姻习俗

  仡佬族男女青年的婚姻,建国前大多由父母包办,婚龄在十五至二十岁之间。仡佬族大多是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三代以上“同堂”的较少,男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一般是比较平等的。贵州普安县的一部分仡佬族群众,建国前夕还保留着一种古代僚人的遗俗:女的出嫁前要打掉上腭犬齿一至二颗,史称“打牙仡佬”。

仡佬族丧葬习俗

  丧俗大多与汉族相同,只有遵义、仁怀等地的仡佬族,在埋葬死者前,要举行“踩堂”仪式。跳踩堂舞,舞者三人一组,分别吹芦笙,舞丝刀,边跳边唱。大多数地区在安葬死者的前夕,要在灵前唱孝歌。亲戚来祭奠,丧家须敬酒致谢。安葬时,一般不择日选地,只个别地区要请鬼师选日择地、念经做“道场”和“交牲”(向死者交纳牲口的仪式)等。安葬后,一般不立碑,只在坟旁栽树留念。

  仡佬族以信奉道教和自然崇拜为主,有的也信奉佛教。

仡佬年

  仡佬年是仡佬族的春节,最为盛大的仡佬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

  这一天吃过早饭后,仡佬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带上酒肉、饭菜、碗筷,到祖坟去。在那里由族长点放火炮,表示新年开始。先跳芦笙舞、对歌,然后进行打蓖球、荡秋千等各种体育活动。下午,族长把带来的五只公鸡和五只母鸡杀死,将鸡血滴在酒内,洒在祖坟上,以祭祖。然后,大家对歌颂祖,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多福多寿。接着,全寨人来到山林,敬奉山神和“秧苗土地”。事毕,把十只鸡炖熟,再把各家的菜混在一起,开始吃年饭,饭后,各自回家,节前,每家都打一个很大的糯米粑,放在木盘供奉,也在三月初三这天吃掉。

仡佬族祭山节

  祭山节又称祭山神。贵州省六枝地区仡佬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虎场日。

  传说,生得虎面人身的盘古王在开天辟地的时候站在山顶上,天地才分开,日夜才分明。所以祭山的日子选在虎场日。节日中午,大家集中到山上盘古王石像前,杀一只白公鸡,将血淋遍石像,并指名请盘古王和四大山主受献。之后,将鸡肉、猪肉合煮一锅,大家一起吃光,然后回家。这是李、程、石、河、杨、王、朱、刘姓的通用仪式。而高、程、李、杨四姓中的一部分仡佬族家族则把日子选在第一个蛇场日。大家以一斗二升糯米春面,捏成盘古王和河达模拟像,再将剩下的面按每户一个捏成圆把蒸熟供祭,同时杀鸡,用鸡血淋岩石。每户还要杀一只鸡再献。祭毕,集体分吃献品,各户的鸡提回家让未参加者吃。

仡佬族祭树节

  贵州省六枝地区仡佬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三月第一个龙场日。

  传说,仡佬族祖先从天上初到地下时,就住在大树上。也有的仡佬族说祖先从树上经过,所以要祭树。日子选在龙日,是纪念金角老龙。说祖先从天上下来时的第一天晚上,是金角老龙让住在树上的。祭树时要选一种叫倒毛鸡的树,因为这种树的皮像龙鳞。也可选一有古藤垂吊的大树。祭祀由几村联合推一年长而又德高望重的人主持。届时,主持人打着红伞,将一只红公鸡和一只母鸡宰杀,用血围树淋一圈,并虔诚地请求金角老龙受献,还要说一些感恩大树的话。每户也用红公鸡血淋大树一周,然后大家共餐。当地高姓仡佬族在祭祀时必须把全部祭品吃完,漱口洗手后方可回家,否则认为金龙没领受。

仡佬族立春节

  贵州省遵义地区务川县仡佬族的节日,每年农历立春日举行。

  节日里禁止人们洗衣服,仡佬族人认为洗衣服会污染春水。这天还要举行抢春水活动。

  节日前一天晚上要准备好抢水工具和鞭炮。抢春水由家里未婚男子或女子承担,如家中有几位未婚男女,则挑诚实能干机智者。没有未婚男女,则到别人家去借一个,并在节日头一天晚上请到家里住宿,鸡叫头遍开始行动,动作要轻,不能弄出声响,否则会惊动春水。舀水也是轻轻的,平年舀十二碗,闰年舀十三碗。舀完,便高声喊“抢春水啦!”同时鸣放鞭炮。谁家鞭炮先响,“头水”就被谁家抢到,说明他家儿女勤快。抬水回家时,边走边喊“春水到我家!到我家!”到家后马上烧火垠水,待全家人起床后每人喝一盅春水香茶,再喝一盅蜂蜜花茶,然后用春水煮汤圆。仡佬族认为,喝了春水,一年内会平安健康。

仡佬族吃虫节

  仡佬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二举行。

  这个节日是为纪念一个叫甲娘的仡佬族女子而设。当地民间仡佬族相传:古时候,仡佬族山乡虫灾严重,粮食歉收,于是悬赏三头肥猪除虫。公鸡、鸭子和道士去除虫,均失败。有一个叫甲娘的女子,在六月初二这一天带孩子回娘家。她的婆家很穷,没能给父母带来礼物,心里很难过。

  离家越近,心情越不快,快到家门,她索性坐在田埂上不走了。孩子们见妈妈不走了,就到田里去提虫,不久就捉了好多。甲娘就把虫子包好作为礼物带回家,并炒给大家吃。家里人都觉得味道清香可口。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到田里捉虫子回来炒着吃。结果虫害大减。到秋天粮食丰收了,寨里奖给甲娘三头肥猪,甲娘则杀猪回敬乡亲。甲娘死后,人们在田间修庙,称为“吃虫庙”,因此而形成吃虫节。届时,村寨中已出嫁的姑娘必须按时赶回娘家过吃虫节,并在途中捕捉各种害虫,带回娘家作为菜肴的原料。各家各户用捕捉来的害虫,做成油炸蝗虫、腌酸蚂蚱、甜炒蝶蛹、蚜米泥鳅等各种菜肴,家人围坐在_起,家长说“吃!嚼它个粉身碎骨,吃它个断子绝孙!”而后家人持筷共食。食毕,全村仡佬族男女老少汇集于村中吃虫庙前,载歌载舞。然后人们排成长队,敲锣打鼓,穿行于田垄问,边走边捉害虫,并插上染有鸡血的小白旗,以向害虫示威。

仡佬族吃新节

  仡佬族各支系吃新节有些不同,披袍仡佬族的吃新节,时间在农历七月第一个龙场日,闰年则在八月第一个蛇场日。

  节期三天,活动主要是祭祖。传说仡佬族祖先开荒辟草,挖田种谷是盘古王教会的,吃新也是他发起的。故后人过吃新节是怀念盘古王的恩情,同时也纪念金角龙王供水,沙达捕鼠之功。节日第一天叫采谷,从“田娘”(最初的一块田)开始,出发时先男后女逢田便捋谷。仡佬族人也可以到周围其他民族的田里捋谷,其他民族并不责怪。另外还要采一些传说是老鼠吃的小米、毛稗、草籽。凡准备祭品时春出的碎米、糠不能喂鸡喂猪,连淘米水也在节后才可以喂牲口。祭祖前,不能先尝供品,连闻一下也算不恭敬。先杀鸡请天地、祖宗和四大山神,然后杀牛。牛的各个部位的肉都要分给各户一份。最后一天的祭祖仪式与平时不同:不用桌凳、筷匙、杯碗,将一个大簸箕放在地,把饭菜连锅甑放在上边,用马勺舀菜,用手抓饭,传说仡佬族祖先没有碗筷,这样做以示没忘祖先。

仡佬族拜树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一带仡佬族的节日,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日。 这里的仡佬族将青杠树视为祖树,相传他们的祖先从贵州省安顺一带迁移过来的时候,受到当地人的热情款待,并时常接济他们。因不能把祖宗灵位同别人家的安放在一起,只好在青杠树上开了一个洞,把祖公祖母的灵位放在树洞里。从此,隆林一带的仡佬族就拜青杠树为祖树。另传说,仡佬族祖先到隆林开拓荒地时,因怕毒虫猛兽而夜宿青杠树上,后来便拜之为祖树。节日前,各地仡佬族人准备礼物,缝制新衣,临近节日,向磨基村聚集。节日,杀牛聚餐,除本族人外,还邀请邻近的外族人参加,牛肉每人一份,牛心留下祭祖。祭祖树时,以牛心和两只小公鸡为祭品。祭罢,将牛心平均分给本族各户,意味大家同心协力同甘共苦。祭罢祖树,各人回村。这一天,还拿酒肉、新米饭到田间地边祭神,祭毕,选三穗稻谷、两穗小米挂在灶上。节后才能吃新米。

仡佬族八月节

  仡佬族的传统节日。又称“迎新谷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到二十日举行。

  仡佬族十分重视这个节日,届时,仡佬族男女老少纷纷换上新衣服,聚集在寨子里最宽敞的坪上。族老指定的几位仡佬族壮汉将头戴红花的大牯牛牵人场地。这时,全寨的最长者“族老”对天祈祷。人们奏起“八仙”乐曲,鸣响火枪,燃起鞭炮。然后,将牛杀掉,把牛心平均分给各户,由仡佬族各户家长将其供祭在祖先灵前,以示全族团结一心。接着是在族老的率领下,众人将宰杀好的小猪、老鸡、大鹅三牲捧到菩萨树下,以祭祖先。仪式完毕,全族聚餐,狂欢至深夜。第二天,各户举行家宴。仡佬族各家各户前往田间采回一些新鲜谷物、瓜果,用以家宴。完毕后,妇女们带着子女,给娘家亲戚送去一些时鲜礼品,以示祝贺。男人们则互相拜访,饮酒谈天。仡佬族青年男女仍旧歌舞娱乐。节日过后,开始秋收。

仡佬族敬牛节

  又称牛王节、祭牛节。仡佬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

  相传在很久以前,仡佬族人民因不堪忍受朝廷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奋起反抗,但寡不敌众,惨遭失败。就在将要寨破人亡的时候,一头老牛突然出现在众人面前,为大家引路到后山,使人们转危为安。从此,仡佬族人将牛视为“恩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都要给牛做寿。节日里,仡佬族要杀鸡、备酒敬奉牛王菩萨,祈求它保佑耕牛健壮无病。为了让牛过好生日,这一天不让牛干活,并要喂其上好的草料。贵州遵义、仁怀、镇宁的仡佬族,还要打两个大糯米粑,挂在牛角上,再把牛牵到水边,或打一盆水让牛看,然后取下糯米粑喂牛。有的地方还放爆竹,给牛披红挂彩,表示庆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仡佬族的传统节日  仡佬族  仡佬族词条  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词条  仡佬族的传统节日词条  
茶文化茶文化

 中国饮茶的历史

 中国饮茶历史最早,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早在神农时期,茶及其药用价值已被发现,并由药用逐渐演变成日常生活饮料。我国历来对选茗、...(展开)

茶文化少数民族节日

 定日赛马会

 定日地处后藏地区,其经济以农业为主,它与藏族其他地区赛马节基本相同,但不是以全县乃至更大规模进行比赛和物资交流的综合性活动,而是以一乡一村为单位进行。单纯的赛...(展开)

茶文化感恩节

 感恩节成为全国性节日

 在黑尔夫人的最后一篇文章发表后不久,林肯总统在1863年10月3日宣布了感恩节。从此,感恩节成为一个在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庆祝的全国性节日。林肯的文章清楚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