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五月五包粽子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又名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等,是民间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汉代以来,民间一直崇信,在这个节日期间。

  必须包粽子、吃棕子。东汉以前,人们吃的粽子又叫“角黍”。周处(风土记》说:“仲夏午日。烹鹜角黍。又以筑叶裹棕黍米煮之,状似尖角,故名角黍。”孤叶类似英白叶。是古时包粽r的材料。至今H有些地方仍用它来包粽子。用芦叶、竹叶等包粽子。是到明朝以后才出现的。芦叶、竹叶包粽子,不但光滑不枯米拉,而且有一种特有的香味。东汉前人们吃棕子,并无特殊的纪念愈义,只是当做一种时令食品而已。故俗有“食过五月粽,寒衣收人柜”、“未吃五月棕,寒衣不敢送”之谚。意思是棕子一出现岁序便转人夏季,以此为标志,人们要全面换上夏装,以轻薄凉爽为宜。

  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端午节被从予了纪念历史人物的内容。有的纪念战国时晋国的介子推,有的纪念吴国的伍子管,有的纪念东汉时的孝女曹娥、苍梧太守陈临,还有的纪念蚕神、农神、张天师、钟馗等。而在南方荆楚等地的人们则是纪念我国的大文学家、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传说N原是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而死的,于是,人们就把屈原端午节联系在一起。本来端五龙舟竞渡是上古时代古越人龙图腾崇拜的遗俗,此时人们却把它解释为屈原投江后,人们争先恐后驾舟楫去寻救屈原,连时令食品粽子也被人们按自己的心愿与屈原联系在一起。有的说是人们用粽子投喂水中的鱼鳖虾蟹,以免它们吃掉屈原的遗体;有的说是人们用粽子来祭奠屈原;还有的说粽子就是屈原的姐姐为祭祀屈原而发明的。再到后来,端午节纪念介子推、伍子胥、曹娥等因地而异的历史人物的传说逐渐被纪念屈原所代替,五月五日作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屈原逝世的纪念日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公认,使这个原本充满原始崇拜和迷信色彩的节日放射出爱国主义的灿烂光辉。过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也成为人们缅怀这位爱国主义者的体现。

  直到现在,一到端午节,民间不论南方北方、贫富贵贱,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并且每到这时,长辈总要给晚辈讲屈原的故事。

  从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历史沿革中可以看出,这一民间俗信是健康向上的。一方面,就人们的饮食习惯而言,它有着科学的道理,是人们进入夏季改善生活和保健的措施。五月促夏,酷暑将临之际,吃这种米制的凉食,能清热降火,使肠胃舒适。到唐代后,人们进一步把各种果仁包在粽子里食用,明朝后又进一步用豆沙、枣泥等做馅包粽子,更起到了调剂生活和保健的作用。另一方面,这一俗信包含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每年过端午节期间,人们包粽子、吃粽子的过程,也是接受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爱国主义精神熏陶的过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五月五包粽子  五包  五包词条  粽子  粽子词条  五月  五月词条  五月五包粽子词条  
茶文化茶文化

 无锡毫茶文化历史发展

无锡毫茶—李 绅——【在惠山寺松竹之下,甘爽,乃人间灵液。清澄鉴肌骨,含漱开神滤。茶得此水,皆尽芳味。】素沙见底空无色,青石潜流暗有声。微渡竹风涵淅沥,细浮松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