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水浒中的宋、明赏月之风

  中秋赏月之风到了宋代更加盛行,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中秋日,京城酒楼、茶舍等都要装饰一新,牌楼要扎绸挂彩,新鲜的、精致的瓜果食品供市民品尝和购买;晚上的夜市则更加热闹非凡,老百姓多一起登上楼台赏月,而达官贵族则登上自己的楼台赏月。

  中秋节成为民俗节日是从宋代开始的。

  宋朝文人虽然还沿袭赏月的古风,但其情趣却与唐朝不同。唐人多从月亮联想到山河的秀美、千里外的朋友;而宋人则对月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世态,发出“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的感叹。当然,这样伤感的情绪主要集中在一些多愁善感的文人身上。在宋朝,中秋还有另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北宋东京,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中秋节,“市人纵酒度节”;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东京梦华录》)南宋杭州中秋夜更是热闹,王孙公子、富家巨室,“以卜竞夕之欢”;中小商户“团圆子女,以酬佳节”;市井贫民,“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宋代中秋夜一般都是不眠之夜,而且官吏在这一天为了增加热闹的气氛,一般都会取消例行的宵禁,夜市通宵营业,游人络绎不绝,正如诗词所写“间里儿童,连宵嬉戏”。

  《水浒传》第一回“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史家村富户史进就是在中秋佳节请陈达等三位好汉到庄上“赏月饮酒”,排场颇大:中秋之日,“宰了一腔大羊,杀了百十个鸡鹅,准备下酒食筵宴”。

  到了第二十九回“武松大闹飞云浦”,设计陷害武松的张都监在“八月中秋”,偕夫人宅眷于鸳鸯楼开宴饮酒赏月,摆出了阖家团圆的架势,还安排养娘唱起了“中秋对月时景的曲儿”—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这首词堪称当年中秋佳节的首席流行歌曲。

  《水浒传》虽然是明人写宋事,但是在宋代,确已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东京梦华录》里记述了当时酒楼夜市二十四刁对营业的盛景:“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

  尽管后来有了“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但是在宋代中秋,男子也同样进行  拜月活动。只因当时的科举考试,在中秋前后桂花开时揭榜,所以男子拜月以求科考顺利,蟾宫折桂。

  这一晚,草莽江湖尚且庆赏佳节,宫廷礼仪自然更为奢华。《癸辛杂识》记载:“德寿宫(内)有桥为中秋赏月之所,桥以阶石(砌)之,莹彻如玉,以金钉铰。桥下皆千叶白莲花,几榻至于瓶炉、酒器皆用水晶为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水浒中的宋、明赏月之风  之风  之风词条  赏月  赏月词条  水浒  水浒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