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大年初一禁忌

  大年初一是欢乐的日子,也是有众多禁忌的日子。由于正月初一是“三元日”,是新年、新月、新日之始,所以言行举止都有很多不成文的讲究。这些讲究是为了避免欢乐的人们乐而失度给节日和新的一年带来麻烦和“恶运”。主要内容如下:

忌女客串门

  按照古俗,虽然男人在这一天拜年可以走遍全村的家家户户,但女人却不能随便串门,拜年只能在近亲范围内,相互之间也大多在街上相聚交谈,嫁出去的女儿这一天回娘家也被认为不吉利。这种陋俗是旧社会男尊女卑思想的遗存,现在已被打破。

忌讳说不吉利的话

  所谓不吉利话,即带有“死”、“病”、“完”、“坏”、“杀”等凶险灾难意思的话。古俗认为这一天各位神灵都与民间同乐,听到这种话会让神灵不高兴,遭报应。其实是古人用这种办法约束人讲文明,不要破坏节日的欢乐气氛。

不准打碎盆、碗等器具

  古俗认为正月初一打破东西是预示家业破产的预兆。

  为了避免此灾,即使不慎真的打碎了,要赶紧说道:“岁(碎)岁(碎)平安”,以求破解,化凶为吉。

不准动刀,不准动针、不准动剪

  古俗认为刀主凶杀,针主长针眼,剪主口舌之争,在大年初一操动这些东西会招祸惹灾。

  其实,不动刀、不动针、不动剪,是古代妇女在这一天给自己争取休息权利的理由,也是对自己劳动工具的尊重和爱惜。

忌看病吃药

  古俗认为大年初一是一年中最好最吉利的日子,人间安康有万神保护,吃药看病是对神不尊重,所以有病也硬挺着。这种陋俗,现在已没人相信。

忌五更提名,忌天亮前大声喧哗

  古俗认为五更天是最神圣的时刻,天地诸神和祖灵都降临到家中,大呼小叫怕惊动诸神和祖灵,高呼其名怕神仙记住惩罚。所以,催人早起不能喊名字,只能用手推或用爆竹惊醒,以此营造节日的庄重肃穆气氛。

忌在被窝打喷嚏

  古俗认为五更天在被窝里打喷嚏声响突然而且很大,容易惊吓诸神和祖灵,遭报应。其实这是无稽之谈,纯属迷信之言。

忌风雪

  俗语称“元日晴不阴,五谷扎下根;元旦日晴明,年丰人安宁;元旦日风雨,米贵蚕儿稀”。假如初一这日起风,则认为“东风水患,西风兵变,南风大旱,北风岁丰,东北风大有,东南风疾病,西南风小旱,西北风五谷欠”。其中最忌讳西风和西北风,所谓“正月初一发西风,十个牛栏九个空”、“岁朝西北风,大雨害农功”等等。

  这些农谚的产生是有特定时间和背景的,古人将一时的天文气象与事件发生巧合视为常规常理,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这说明在漫长的农耕岁月中,人们已被兵变、水患、干旱和疾病等灾难吓怕,反映了他们企盼社会安定、风调雨顺、人畜安康的心愿。其实,天文气象的变化与社会政治更替和自然灾害没有必然的联系,纯属好事者蛊惑人心、怀有不可告人目的的产物。历代一些造反者和野心家,常利用这种气象异常煽动民心。

忌拜年于床前

  拜年是给能够独立生活的人拜年,如果给卧病在床不能起身的人在床前拜年,古俗则认为是一种诅咒,受拜者认为大不吉利,是年内有亡命之兆。这纯属迷信之言,但给卧病在床病人拜年会影响他们休息和对他们精神造成刺激,还是不拜为好。

忌打水

  水是万物生长的甘露,受万物有灵和自然崇拜的思想影响,古人视井、河为龙王居住地并感恩祭祀。民间认为大年初一是龙王休息之日,这日不能打水,以免惊扰龙王安度节日。所以过年时我们常会看到,在井边贴有“供奉井泉龙王之神位”,神码旁还张贴着一副对联:“一年常不安,自在这一天”。其真意是对井泉的尊重与感念。

忌借火种、忌讨债、忌购物、忌给人财物(压岁钱除外)、忌走失家畜、忌啼哭、忌午睡、忌在别家就餐、忌吃稀饭、忌吃红薯、忌听乌鸦叫、狗叫(午夜狗弗叫,来年疾病少)

  这些禁忌表达了古人怕财物流失、破坏节日安乐、怕诸神发现懒态等,是农耕社会小农经济思想和追求吉利愿望的体现。

忌动扫帚打扫庭院

  民间传说正月初一日是扫帚节,说过去有个叫顾明的商人,出外做生意时常投货于彭泽湖作为祭祀,湖神念其虔诚,便将一位司营钱财的美女“如愿”赐他为妻。顾明因此成为富豪,却对如愿日渐冷淡,大年初一顾明仍逼迫如愿干活,如愿不从,他就拿棒褪追打如愿,如愿钻到了柴堆旁的扫帚里,化作一汪清水,从此顾氏的家财也消失了。其实,这则故事告诉人们的是,一是扫帚为重要的清扫工具,在节日也应当休息,所以大年初一这一天忌扫地;二是忌泼水,意思是怕财运随着泼水跑掉,实则因为大年初一天气寒冷,泼水容易结冰滑倒拜年的路人。与此相驳,许多地方这一天要往家里抱柴,因为“柴”和“财”谐音,一旦看见家人抱着柴禾进门,就要高声说:“柴(财)来了”,预示来年财源滚滚。这些古俗听来可笑,但主旨都是企盼和谐、追求发达,也含有劳动者为自己争取休息的意味。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大年初一禁忌  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词条  禁忌  禁忌词条  大年初一禁忌词条  
茶文化茶文化

 傈僳族油盐茶

 傈僳族油盐茶  傈僳族唐代史籍称“栗蛮”或“栗粟两姓蛮”,明、清称“力些”或“栗粟”。主要聚居于云南省的怒江一带,散居于云南省的丽江、大理、德宏等地,境内的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