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即便你什么都不是 你的路依然在脚下

--只是写给自己的碎碎念

我从小就喜欢做各种各样的测试,尤其是揭露性格的、匹配性格与行业的,测试最适合的职业的,等等。当初林林总总的答案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至于自己如今有没有走在最适合的路上,我也不清楚。毕竟,人的性格、观念、眼界在变化,同时社会、时代也在变化。小时候想过将来要开一家咖啡书屋或一家花店。现在发现,咖啡店已经泛滥在每个城市、每家咖啡店都在举办各种活动各种工坊各种小型培训,而不顾此现实,身边的大部分文艺青年都依然有开咖啡店和花店的愿望,那么我还是不凑这个热闹了。

回首自己活过的这二十几年,我觉得自己徒有掌控生活的愿望,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船到桥头自然直。曾迈出的每一步似乎都是在当下的情况里能做出的唯一合理选择,而并非我自己深谋远虑后的明智之举。但是,生活也就这么进行着,我也就这么在因果链条里像个熊孩子一样慢慢前行,甚至慢慢爬行。我很羡慕那些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他们有目标、有刻苦的动力,我不好意思地说,此时此刻的我还没规划好下一步的目标。

于是,我想起了我的爷爷…………………… (这是哪部小品里的台词来着?)

以及我的奶奶,和我的爸爸,好吧,还有妈妈们。

(Fragments rangées de façon anachronique 回忆碎片)

奶奶,四川人,那个万事不求人的奶奶,那个在内战中不慎丢失了自己所有亲属照片的奶奶:

曾经是中央音乐学院里学钢琴的,后来三下乡,回到城市之后,周围人大部分都去了理工类行业,奶奶无法继续钢琴之路,对理工也不感兴趣,于是唯一能走的文科路线就是去东北的JL大学里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最后她成为教授,出过一些文学赏析著作,在我的记忆里,她仿佛有一本关于西厢记的书。我的妈妈在90年代初的儿童学才艺热潮中,给我买了一个电子琴,但是我没有太大兴趣,这个琴便成为我奶奶退休后的消遣,时不时在电子琴上弹钢琴曲目。没有任何公共表演、没有任何音乐界朋友的沟通,就是这么一个人,在小屋里,在电子琴旁,对着琴谱一遍一遍地弹。每天早上打扫完家里的卫生、买完菜,就弹上那么一两个小时。她,走的是最适合她的路吗?她这一辈子,有哪些遗憾呢?我怀念她用糯米做的酒酿。

爷爷,广东人,那个会做纸灯笼的爷爷,那个能把橘子皮削成莲花状的爷爷

中山大学毕业,貌似年纪轻轻的他曾经挑战过中文语言学界的大师级人物,后事不详。和我奶奶结婚后,下乡劳动,身体弱,但毅力强;回到城市后,同样是走了当时唯一能走的文科道路,去东北的JL大学研究古汉语,成为教授,出过一些书。文革时候爷爷被批斗得很惨,我奶奶一直记得学校的哪面墙曾张贴过爷爷的名字。我出生后,爷爷每次给学生上完课扭头就走人回家,不多留一分钟,校园里盛传“老师赶回家给孙子洗尿布去了”,据我爸爸说,当时年幼的我已经认定了我的尿布就是属于爷爷的,坚决不让别人洗。脑海对爷爷的印象,大部分都是他在书桌旁看书、在稿纸上写字的画面。90年代时候有过出版社出10本或12本一套的丛书的风潮(比如诸子百家、XX全集等等),而爷爷后来写成的一本书,赶上了此风潮过气期,出版社没什么兴趣单独出那么一本“XX子解读”之类的,于是未能出版。我不知道爷爷算不算是一直走在自己喜欢的道路上。那一代人的人生,中间都有那么几年是辛苦且折腾的,一辈子里,不由己的事情好多。

爸爸,

一直很反对中学时代的我采用考前突击强化的方式来预备中高考,是因为他自己曾经在高考前使用过高强度的考前突击(少睡眠+题海战术),但是当他上了考场后,因为紧张和疲惫,导致脑子一片空白,看着眼下的题目,知道自己会解,却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于是现在,他只是让我平日踏踏实实地去学习就好了,不要把自己搞得太累。他上的中学很一般,高考发挥失常导致他只上了同样很一般的地方院校。这算是挫折么?其实很多事情,回首看的时候,都也还好,没什么致命的;但是对于一个每天向往着优异优秀的十八九岁的学生而言,考试失利也许就和天塌下来差不多吧。我不知道爸爸当初的想法。爸爸后来在大学里学的计算机——多么与时俱进的科目啊,结果就是,当你学业完成时,你发现你当初学的内容早已被更新换代淘汰掉了。爸爸现在也是个IT方面的教授,而他现在教的科目内容,在他本科求学阶段,还几乎不存在、甚至不敢设想,这些东西都是他后来自学掌握的。最初的他,有预料到自己后来的发展吗?他觉得自己是走在最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上吗?我没有问过他。

亲生母亲,愁死人的生母,

她当年高考时候午觉睡过了头,依然很淡定地走向考场。本科是英语专业,后来去一汽当了翻译,赶上90年代初(这个时间真的好多风潮啊)的出国热潮,单位里其他人都出去了,她也沉不住气,坚信外国的月亮总是圆的(这句话,在她后来写给我的信里说过)。家里因为各种原因反对她出国,外加其他种种矛盾,她和我爸爸离婚,然后通过和一个工作中认识的英国人结婚,取得了英国国籍。其实,她自身的各种缺点,使得她在英国一事无成(英语说得也不好,丢三落四,粗心大意,没有责任心等等),是的,在英国呆了十多年,一事无成,满脑子花里胡哨的美妙想法,行动上各种不对头。不过,她既没和英国人同居(后来跟那个英国人离婚了,可怜的英国大叔就这么被利用),也没用英国人的一分钱,自己最初在很多地方打工,后来,贷款买房,自己变成靠房客的房租而生活的“恶房东大妈”。现在呢,觉得自己在英国太孤单,还是国内好,至少,想吃什么都能吃到,于是在掂量着回国。你看看,你看看,这也是人生啊。你说不出她的固定职业,你说不出她的优良品质,没钱,因为没头脑,毫无光鲜耀眼的事业,但是,一辈子也就这么过来了,在考文垂的雪地里开过车,自己修理过电冰箱,与把微波炉弄爆炸的房客吵过架,股票赔了会怨在我这个在国内的儿子的头上,年纪一大把去上护士学校觉得医院好赚钱但是最后受不了病人粪便的气味于是逃跑了,好言相劝种种美言想要把我办出国而我坚持留在国内、最后她自己受不了国外生活了想要回国…… 她有没有走一条最适合她的道路?她有没有得到她想要的?在她身上体现的道理:路,不是想出来的,而是走出来的。她是会不顾后果地去做一件事,当然,她有无尽的后悔,她做的大部分事情都会带来悔恨,但那都是后来的,后来的后悔就留给后来吧,当下想要迈出的一步一定要迈出,这是她的性格。另说,还记得有一次她回中国,在北京火车站等回家乡城市的火车,而我不想陪在她身边(因为和她的谈话超不出三分钟就会转化为吵架),我要先回我的学校写作业,她说,“嗯行,你回去吧,我就去肯德基里喝杯咖啡”,然后她掏出了她随身挎包里的一本袖珍科林斯英英词典,“喝咖啡的时候顺便背背单词”。一个年近五十、在英国呆了已有十年、一事无成的吃货大妈,突然间散发出的学霸气质,把我震慑了

继母,

她当年的成绩能考上北大,但是她的爸爸一定要让她留在自己身边,留在这个小城市里的一所大学里,她读了历史系,其实她并不是很喜欢,不过她还是读完了,以很好的成绩读完了。后来在大学里的基础教育部工作过,经历学校各种改革变迁,现在呢,在带着学生四处走做农村教育调研,全国都跑遍了。

哪个人是从一开始就走在自己喜欢的、或者适合自己的道路上的?家里这几个人,似乎还真是没有。其实,别人问我为什么学这个专业、为什么选了这个课、为什么学了这个语言的时候,我也是不知道如何回答,好吧,我承认我是缺少强烈的motivation的一个人,而现实的各样机遇也好、遭遇也好,慢慢就把我带到了当下的路上,而且我也不知道前方到底有什么挑战或转变在等待着我。

我,在法国留学的普通学生,但动不动就被国内的一些人当成是富二代官二代,有点委屈。

每天的生活,主要就是上课,看书,写论文,买菜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偶尔一个人去逛逛教堂美术馆博物馆,一个人去听场音乐会或看场电影。没买过一款名包名表,iphone对我而言,贵,且用不到那些功能和那么丰富的话费短信网络套餐,至今在用国内带来的手机和2欧的60分钟通话+60条短信(无网络)套餐;没参加过派对聚会,看见去英国去美国去澳大利亚的学生刚到一周就有各式各样的派对照片上传了,略有羡慕。至今为止,我一直是处于我在房间里死了两周都不会有人发现的状态。

偶尔在网上读到“今天拿到了XX大学/XX机构的offer,分享一下我的GRE泪水之路”之类的文章,我只能淡然一笑,拿到offer才不是战斗结束后的上台领勋章呢,拿到offer,你的游戏才刚刚开始。而且,拿offer是一个很现实、可期待性很强的目标,你之前可以吃无数的苦、流无数的血汗泪,只要咬定了这个坚实的目标不放,你的日子是充实的。但是拿到offer之后呢?你走向了一个新的平台,打开了新的视野,那么,你怎么安排之后的生活?你又把什么作为你下一步的目标呢?不能是简单地拿个文凭就满足啊。于是,很多东西,一下子变得模糊了,抓不住的感觉,你到底要什么?你所学的东西到底能怎样服务于你更高的目标?这类问题的答案,则不像“通过一场考试”那么容易。

我就不知道我的前路在何方,本身读的也不是一个能赚钱的专业。是的,赚钱,在你考虑开拓视野、完善自己知识结构、更宽容地理解这个世界尤其是这个世界中存在的差异性等等的同时,你也年纪不小了,父母也快要退休了,你还是要面对一个很基本的问题:如何养家。究竟哪条路最适合我,我觉得也许这个答案只有在我死去的时候才知道。

至今,我也是一事无成的,但是,除了自己焦灼一下、纠结一下,又能怎样呢。周围人的知识比我丰富,我能做的,只是自己一点一点补充、花时间慢慢去读书;周围人一边弄学业一边做实习,每天生活很努力很充实,而我就是个笨孩子,精力不够用,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所以至今也没打工没实习,读书尚且读不明白,我羡慕嫉妒恨,我还能怎样。哪怕这条路再孤独、再寂寞,哪怕我的读书与研究方向再无人关心、无人过问,我还是要去走,一步一步地走。至少,我有衣服穿、有饭吃,而且还能够留学,甚至能够在不打工的情况下继续学习,我就当为此十分感恩了。

人生的道路,总会有那么一段时期,你走着走着就发现,自己走入了一条只有你一个人的小巷,你看不到小巷的尽头会把你引向哪里,可能是一条新的街道,但你心里也常常怀疑那尽头没准就是一个死胡同,你听见其他的道路上有人欢声笑语,你觉得周围每个人都走在康庄大道上,除了你自己。而你能做的,就是寂寞地走完这条不太情愿的、平淡的小路。不管这条路适不适合你,你至少,至少,至少,走完了天下所有路中的的其中一条。

我没走出去,我就在其中,我需要自己给自己鼓励,这就是这篇日志的宗旨。看看我自己的父母亲戚,也许我会有动力和信心。当然也可能,三五年后,我依旧一事无成,但糊涂平庸的人,也总是有活路的么。微笑一下吧,孩子。

--只是写给自己的碎碎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脚下  脚下词条  即便  即便词条  依然  依然词条  不是  不是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  
综合

 请客吃饭背后暗藏着的心理学

吃喝玩乐谈业务,是否不务正事?美味本来和思考没有联系,但是心理学实验表明,一边享受美食,一边进行思考的人往往容易受到他人观点的影响,我们在用餐的时候,更愿意倾听...(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