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秘法 | 问题解决式的方法为何无法应对情绪问题

作者: 马克·威廉姆斯 约翰·蒂斯代尔

译者: 谭洁清

想象你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沿着河边漫步。你感到有点低落,心情不佳。一开始你并不在意自己的心情,但渐渐地你意识到自己不是很开心。同时你也注意到阳光很明媚。你心想,这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我应该变得开心才对。

你现在有什么感觉?如果你觉得更不开心了,放心,你并不是唯一的一个。事实上,几乎所有人都跟你有相同的反应。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处理情绪低落的问题时,一味地去关注现实情绪状态和理想情绪状态(或者应当是什么样的情绪状态)的差异只会让你感觉更加郁闷,更加远离理想的情绪状态。这是大脑在事实跟预想不一致的时候所习惯采用的一种策略。

通常情况下,如果你的情绪不是很紧张,那么当心情和理想状态有所落差时,你并不会注意到轻微的心情低落。但那时,如果你的大脑处于“行动模式”——拼命想要解决“我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和“为什么我如此脆弱”的问题——我们反而会因为这种自救的念头而彻底陷入绝境。我们的大脑总是会不自觉地产生各种念头(然后将它们引入意识层面)——比如,我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悲伤而孤独的),我想要变成什么样的人(平静而愉快的),以及如果我的情绪一直低迷下去发展成抑郁症的话,我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悲惨而脆弱的)。然后,行动模式就开始致力于解决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巨大差异了。

当行动模式开始以它的方式介入时,这种关注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差异的问题解决方式却只会让你感觉越来越难受。你会在想象中穿越时空,回到过去的场景去理解自身问题的根源,你也会预期将来的痛苦生活,努力提醒自己避免那种情况的出现。过去失败经历的记忆和对未来场景的恐惧,会往不断恶化的情绪锁链上再拧一把劲。你过去遭受的创伤越多,当前的心境激发出的负性画面和自我自责也越多,而你的心智也更容易被那些过去的模式所控制。但是,那些模式在此时此刻看起来简直是千真万确。

我们对于无价值感或者孤独的情绪体验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我们把这种熟悉感当成了真实的东西,并没有认识到那其实只是大脑在走老路而已。因此无论家人和朋友怎样劝说,我们都无法摆脱这种感觉的控制。大脑的行动模式始终坚持把行动的最高优先权赋予“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从而导致我们无法放弃心中的执着。于是,我们就会质问自己更多的问题:“为什么我总是表现成那样”,“为什么我设法做得更好呢”,“为什么别人都没有这样的问题呢”,“我做了什么要受这样的罪”。

你可能会把这种自我关注,自我批评的大脑模式叫作反省。而心理学家把它叫作过度沉思。当你沉思的时候,你就会毫无理由地被烦恼本身以及引起它的原因、它的意义和它所带来的后果慢慢占据。很多研究都已经证明,如果你在过去曾经对悲伤或抑郁的心境采用过某些应对策略,那么当你的情绪再一次变糟的时候,你很可能会采用相同的策略。而那样只会带来一种结果:你会陷入你拼命想要挣脱的情绪中,无法自拔,从而变得更容易遭到消极情绪的侵袭。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些过度的沉思呢?为什么我们明知执着于思索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却依然执迷下去呢?当研究者对那些沉思过度的人提出这个问题时,得到的答案非常简单: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深信通过反复地思考可以帮他们克服烦恼和抑郁。他们相信如果不这样做,情况会变得越来越糟。

当你心情低落的时候就会陷入沉思,因为你相信思考能够帮助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研究却表明,过度沉思往往起到相反的作用: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恰恰在沉思过程中大大降低了。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同一个事实,那就是过度沉思并不是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而是问题本身。

内容来自《改善情绪的正念疗法》

版权说明:原文的版权都属于原作者。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公众号@林紫心理堂(LINZI-1998)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问题  问题词条  应对  应对词条  情绪  情绪词条  为何  为何词条  无法  无法词条  
综合

 自卑怎么办?

常常有人问自卑怎么办?许多人苦苦寻求克服自卑的方法,下面让我们一直直面自卑心理特点,找到实效的克服自卑的方法。——www.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自...(展开)

综合

 龙应台:幸福就是不恐惧

每个世代、每个生命,都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幸福。幸福是什么呢?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寻常的人儿依旧,生活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开店铺的人天...(展开)

综合

 小心“表情暴力”

    前不久,有网友在网上公开抱怨很多大城市公交车和写字楼电梯里的人“表情不好”,不是双眉紧锁,就是木讷茫然,并呼吁市...(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