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如何把握与理解心理分析的方法? | 分析心理学主要方法(一)

引言

在我们的理解中,弗洛伊德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他对人类潜意识的发现,更为重要的是,尤其是在临床的实践意义上,是他提供了发现潜意识的方法。在这种双重的意义上,人们给予其《梦的解析》以改变历史的殊荣。荣格也是如此,他提出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等理论固然重要,但是其词语联想和积极想像等方法和技术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在塔维斯托克诊所的讲演中,荣格曾向听众提出问题:如何才能接近无意识或发挥无意识的治愈作用?接着他自己十分自信地说,有三种方法:词语联想、梦的分析和积极想像。这也是荣格一向介绍的分析心理学方法与技术的主要内容。

对于心理分析方法的理解

分析心理学的主要方法(一)

心理分析方法与技术的运用,具有其特殊的专业特点,其作用的有效发挥总是需要满足一些基本的条件。除了作为心理分析家本身的素质条件之外,最重要的在于对无意识、象征性和感应性的把握与理解。

1:无意识水平的工作

无意识心理分析的核心概念,也是心理分析工作的重要氛围,其本身也具有心理分析方法与技术的内涵。我们把“无意识”(unconscious)作为一个开放性的概念,它既包括弗洛伊德的个体潜意识(personal unconscious)、荣格的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弗洛姆的社会潜意识(social unconscious)和汉德森的文化无意识(cultural unconscious),也透示着某种东方的“道”、“太极”和“禅”的意境。对无意识的理解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做好心理分析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求在“无意识水平”上来进行工作。

通过弗洛伊德与荣格,我们已经有了对无意识理解的机会,个体潜意识与集体无意识也可以成为互补性的概念。不管是弗洛伊德所强调的压抑与检查机制下的潜意识特性,还是荣格所注重的原型、意象的集体无意识内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的意义。比如,就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之“三大方法”而言,自由联想、梦的解析、移情与暗示,都与其个体潜意识观念有着必然的联系。自由联想包含着受压抑的潜意识的运作,梦的解析中最重要的是要识破潜意识试图通过检查机制的化装,而移情与暗示则是要化解由于受压抑而导致的潜意识中“里比多”的固着。同样,就荣格分析心理学的三大方法而言,词语联想、梦的意象象征分析和积极想像,都与无意识尤其是集体无意识观念密切相关。词语联想所涉及的情结主要是无意识的内容,荣格梦的分析以其原型意象和象征性为基础,积极想像更是充分地体现了与无意识的沟通以及集体无意识意义的反映。

心理分析所注重的无意识水平的工作,首先需要对无意识有一种容纳与接受的态度。这也要求培养一种更加敏感和更为开放的心胸,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表达,让无意识自发地涌现。同时,也要求有一种更加积极的意识准备和更加成熟的心态,来面对和承受来自无意识的内容。因为在无意识中,有远古的智慧,也有被压抑的内容;有对意识与自我的充实,也会有对意识与自我的挑战。

因此无意识水平上的心理分析,意味着在无意识和意识自我之间搭建起一种更为本质、更加确定的关系。就许多心理分析的方法与技术的使用而言,诸如自由联想、积极想像、梦的分析、移情与反移情以及沙盘游戏和音乐治疗等,实际上都是为了帮助被分析者接近无意识,接触与感受无意识的真实和潜力。其中不但包含着真正的治愈的因素与力量,而且包含着本性自我与自性化发展的条件与机会。

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心理分析无意识的具体意义,纳入老子道的哲学思想之中,或者是把老子深远的思想,作为心理分析无意识水平工作的指导。《老子》第一章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众妙之门,也是心理分析之门,也是意识与无意识玄妙结合之门。

2:象征性的分析原理

荣格曾用一种简明的形式来定义象征,认为当一个字或形象超出了一般和其直接的含义时,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性或象征的意义。而所有的象征也都具有深远的无意识的特征。或者说,象征正是无意识的语言或其表达方式。于是,在无意识水平上工作的心理分析,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是在分析象征所包含的意义,也即象征所包含的无意识的消息。

不仅仅是一个字或一个形象,任何事物都具有象征性,都能呈现出象征性的意义,包括任何事件。而从所面对的事物或发生的事件中感受与领会其象征性的意义,是从事心理分析的基本功,也是一种根本的心理学的努力。看似一个车轮,不管是出现在梦中还是沙盘上,除了其现实的车轮的功能及作用之外,还具有深远的宗教与神圣的象征性意义。称其为神圣的象征意义,本身已超越了意识与理性的范畴,深入于集体无意识的层面。因此,在心理分析的工作中,对于这种象征性的理解以及对于所象征内容的感受与体验,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与努力。

实际上,许多精神与心理的病症本身便具有象征性的意义,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对此都会有所体察。比如,面临不堪忍受的生活僵局的时候,病人可能出现了吞咽阻碍的症状,吃任何东西都显得困难,于是这症状本身也是在用象征性的语言表达他已经不能再接受或承受任何东西了。同样,面对重大的心理压力,也可能产生气喘的病症,但这病症所表达的,也正是他已经不能正常喘气了;或产生的是腿部关节炎的病症,那么其象征性的表达,则是形象地在说明,他已经不堪重负,不能正常行走了。于是,病人的病征,正是在运用这种象征性的语言,来陈述其背后病因的存在及其作用。

《易经》是充满象征意义的宝贵资源。荣格也曾把“太极图”作为“可读的原型”,十分注重其中所包含的象征性的意义和作用。正所谓“易者象也”。《易经·系辞上》中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而“拟之在心,象之在画”。学者们多认同《易经》之初先有象而后有卦,设卦也本为观象,其中本为心会。

李光地在其《周易折中》中曾有案评说,孔子传《大象》之意,便是要读者感悟伏羲立象之初衷。如《乾》之纯阳六爻,其中包含着至诚无息,天行健之象,而君子也应有自强不息之精神。《坤》之纯阴六爻,其中彰显着大地至厚无所不载之意,而君子也应有厚德载物的效法。于是,天地山泽雷风水火不仅仅有其自然的属性,也有人文的精神,更有心地的本质。

3:感应性的转化机制

心理分析的关键在于感应。有感应就会有转化,就会有心理分析治愈与发展的效果。荣格曾在其对于《易经》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一种“共时性原则”(synchronicity),用以表达那些超越了因果关系而同时发生的充满意义的巧合事件,而在这种“共时性现象”的背后,便蕴含着感应与转化的心理机制。

我把“感应”作为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第一原理,并且曾将其与西方心理学之“刺激—反应”原理作比较,突出“感”、“应”中心性的内涵。同样,感应也是心理分析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原理。借用中国文化原型,我也把感应性的转化机制,在实际的心理分析过程中体现为如下的实践:命名与启蒙(naming and initiating),驯化与滋养(tmaing and nurturing),时机与转化(timing and transforming)。实际上,感应影响或决定着麦斯麦之催眠术的治疗效果,或者说是其中治愈的关键。同样,感应也是弗洛伊德自由联想以及荣格积极想像方法背后的重要机制。在整个心理分析的过程中,感应是方法中的方法,治疗中的治愈,转化与发展中的关键。

《易经·咸卦》开“下经”之首,与乾坤合为“天地人”之象征。《易经·咸·彖》中说:“‘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應以相与……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则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观其卦象,咸卦以艮兑相配,所表达的是山泽气息相通,万物皆互相感应之道理;但象中亦有情,艮为少男,兑为少女,男女相感之纯真至情,亦见于此咸之卦象之中。综观咸卦六爻,初阴四阳,二阴五阳,三阳六阴,皆含阳感而阴应,阴感而阳应之象。“感”中有心,咸取其无心而感之深意,包含着意识与无意识心理分析的根本。“應”中亦有心,且寓意“雁鸟”之深情。

《易经·中孚》之九二爻辞:“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包含着诚孚以至感应的道理。中孚之九二,阳刚充实,象征诚孚之志,孚则能生感应与感通。《诗经》中有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下。”也是同样的意象。故《易经·系辞》中有:“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接着,《系辞》中还明确地阐释其中的感应心法:“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受命如响之天下至精,感而遂通之天下之至神,也就留给我们这深怀感应的精神。以此精神而极深研几,故能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体现一种真正的心理分析的境界。

(本文节选自《分析心理学》,申荷永著)

—————————————————————————————————————————

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

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创办人:申荷永

研究院简介:http://www.psyheart.org/16/12.html

研究院QQ群:79448734

电话:400-878-3393

官网:http://www.psyheart.org/

专业学习论坛:http://www.psyheartbbs.org/forum.php

申荷永新浪微博:“荷永”

申荷永新浪博客:“洗心岛”

扫描以下二维码即可关注“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每日更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方法  方法词条  心理分析  心理分析词条  如何把握  如何把握词条  心理学  心理学词条  理解  理解词条  
综合

 对你说、

我以为自己可以忘记了。但这一切伪装再重新见到他的那刻分崩瓦解。原来,自己最大的遗憾。还是没能和他在一起。我们的故事那样复杂。遗忘那么漫长。开始的开始是我们一起,...(展开)

综合

 为何“女汉子”越来越多?

文:潘鸣 丨 壹心理专栏作家据说,“女汉子”的称谓出自互联网时代,一般特指行为和性格区别于那些传统概念中温柔贤淑的女性形象,转而与男性的某些性格特质相仿,如性格...(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