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解析一夜情心理根源

弗洛伊德曾在《一个幻觉的未来》中指出,“人是一个受本能愿望支配的低能弱智的生物。”按照弗洛伊德的分析理论,“一夜情”的欲望源自“本我”的呼唤,是人性本能的流露。而马斯洛曾言:“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他有自制力。”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情爱则是人类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是在特定情况下发生的,也是有选择的。所以,心动不等于行动,人在大部分条件下,都能克制“一夜情”的冲动欲望。下面一起来看看一夜情的种种。    ——Psy525.cn

一、可以根据心理动机的不同将“一夜情”大致划为四种类型

性诱型:出自性本能,对某个异性有着极大的好感,渴望亲密接触。行为表现为主动诱惑对方,等待对方积极回应,并期望有持续的亲密接触。

报复型:出自情感伤害,对自己爱着(过)的人有极大的怨恨,期望通过与他人的性行为来弥补自己的心灵伤痛。行为表现为主动诱惑某个令自己喜欢的异性,期待对方积极回应,但未必期待有持续的亲密接触。

迷惑型:出自焦虑,对某个特定环境有极大不适,感到非常迷惑,渴望得到异性的安抚和温暖。行为表现为半推半就,渴望得到感官刺激的满足,以填补内心的空虚。

暗示型:出自情景暗示,对某个特定情景下的性暗示有着极大好奇、期待,渴望加以尝试。行为表现为半推半就,把“一夜情”作为一种时髦、流行或顺从行为来追逐。

二、“一夜情”的走势:从小众的“高端”走向大众的“低端”

根据相关心理学与社会学的研究,在上述四种类型中,性诱型约占六成,报复型约占两成,迷惑型和暗示型各约占一成半左右。的确,无爱情与婚姻约束的“一夜情”,只要是两厢情愿,不伤害他人,不影响社会,当不能算违反伦理道德;但是有爱情与婚姻约束的“一夜情”,则会对爱情与婚姻另一方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会给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近日,由国内知名网站发起的手机用户一夜情调查报告显示,一夜情正在向低龄化、低层次化发展,由此,一夜情正在通过各种途径从小众化的“高端”走向大众化的“低端”。调查中易发生一夜情的人群主要以学生、异乡打工者为主。专家分析说,大部分一夜情易发人群是在寻求刺激,首先因为他们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于是希望通过不负责任的性来摆脱生活的空虚,这样的行为最终可能发展成心理学上所说的“性成瘾者”。再者,由于性文化的逐渐开放,传统道德的束缚能力变弱,人们对待性的态度更开放了,而打工者和学生由于本身是非辨别能力和自制力的欠缺,极易被“一夜情”所诱惑。

三、“一夜情”的迷思:暂缓了焦虑和压抑,却解不了个人的诸多危机

综上所述,“一夜情”只能一时缓解某种焦虑与压抑,却不能永久加以缓解。换言之,“一夜情”在满足着一个人肉体欲望的同时,也在欺骗着一个人的心灵。由此,那种指望“一夜情”后男女会产生感情,甚至带来婚姻的想法,大多是在自欺欺人。

更有甚者,“一夜情”会造成个人的诸多危机,如道德危机,对于纵欲的自我谴责,尤其是对于有家庭的人而言,“一夜情”在心理上是种新鲜的生活调料,但更能引发自我心理危机和家庭危机。

法国性学家阿兰埃希尔指出,男性的欲望较多受到身体化学的影响,需要适时发泄,而女性的欲望则更多受到大脑的影响,需要充分地铺垫。所以,男性在“一夜情”中寻求的是刺激和新鲜,而女性则寻求的是感情和希望。换言之,男性尝试“一夜情”,其结局大多是一个圆点,性是起点,也是终点;而女性尝试“一夜情”,其结局则大多是一个三角形,性、情、自我保护三条线各守一边。

美国着名婚姻顾问格雷有个观点,即“男人钻洞,女人挖井”。就是说,当男人遇到挫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逃避,恰如躲在地洞里不出来,然后再慢慢恢复;而女人遇到挫折时,她首先想到的是求助,如沉在井底等待救援,十分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安慰。由此,“一夜情”的目的往往不在于性本身,而在于舒缓紧绷的情绪。事实上,生理学的研究也表明,人处在紧张状况下,性激素会被激活,性欲望也会提高。“一夜情”,到底会给当事人带来什么,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最清楚。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解析一夜情心理根源  根源  根源词条  解析  解析词条  心理  心理词条  
综合

 你在做自己还是演自己?

生活其实就是一个剧本,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演员,但这个剧本是很现实的,然而我们很多人都在演自己,而不是做自己。 当我们面对家人、爱人、或朋友的要求的时候,...(展开)

综合

 恋爱前,请看一遍恋爱错觉

对爱情的渴求似乎是人的本能,然而有时候,我们误把错觉当做了爱情。恋爱前,请审视自身,别让恋爱错觉蒙蔽了我们的双眼。——1.仰慕师生恋、偶像崇拜都属这一类,我们只...(展开)

综合儿童心理

 4种幼儿心理需要不可忽视

 孩子的心灵是一个没有杂质的净地,没有谎言,没有欺骗,一切都直来直去,他们的行为都是基于想满足自己某种单纯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妈妈对他们的行为缺乏敏锐触觉,则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