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上班前拥抱妻儿心理缘由

早晨闹钟一响,男人会匆匆忙忙起床,匆匆忙忙洗漱,匆匆忙忙吃早餐,但是,有两件事绝不会匆匆忙忙。一是穿西装、打领带,必须在镜子前把自己收拾得端端正正的,另外就是与老婆孩子着别,拥抱一下,打个啵什么的,再想想有没有什么要交代的事情,这两件事做完了,才会又匆匆忙忙地出发上班。这就是现代男人的习俗,很有绅士风度吧。    ——Psy525.cn

那么,这种习俗是如何形成的?不会是男人天生就是绅士、天生都是爱老婆疼孩子的多情汉吧,如果是这样的话,天下再无怨妇和弃儿了。其实,男人在对待老婆孩子的事情上,大多粗心大意,能够坚持上班前拥抱吻别老婆孩子,实在值得称道,其中既有情感因素,也有历史渊源,有幸福,也有悲凉。这种习俗的形成,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滥杀恶行脱不了干系,也与洪武年间官员士大夫惶惶不可终日、害怕有去无回的心态一脉相承。谁曾想到,这种习俗在明代竟然是官员上朝前举行的仪式呢?

读过《明史》的朋友,大概都知道著名的“洪武四大案”,案件都是针对官老爷的,跟老百姓没关系。但是,由于每个案件在审理查办的过程中,几乎都席卷到了全国范围,老百姓又不是瞎子,怎么会看不见?所以,当官的一举一动,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了。

据史料记载和笔者的统计,“洪武四大案”所杀官员的数目相当惊人,大约达到了十万。“空印案”是个舞弊案件,杀的都是掌印官,全国十三个省、一百四十多个府、一千多个县的正职无一幸免,副职受杖一百后充军。“郭桓案”是一个著名的肃贪案件,朱元璋最痛恨官员贪污,所以下手更不容情,连涉案的民间富户、粮长也不放过,一共杀了三万余,史载“百姓中产之家大抵皆破”。“胡惟庸案”说的是谋反,据黄仁宇先生分析,朱元璋拿胡惟庸开刀,目的是为了废除丞相制,谋反只是一借口。不管是不是借口,反正此案旷日持久,前后延续了十余年,也杀了三万余。“蓝玉案”的定性也是谋反,却明显有污蔑嫌疑,谁都看得出来,是朱元璋想搞“整风”,对开国元勋们动手。此案一出,即开始株连,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两万人,元功宿将几乎屠戮殆尽。

人人都知道做官好,有权使,有钱花,还威风八面,到处得人尊敬和奉迎。却不知在洪武年间,做官老爷有多辛苦、多让人胆颤心惊,工资低不说,不让休假(一年就三天假期)不说,想保住性命都难。黄仁宇先生在《明朝那些事儿》一书中,用调侃的语气写道:“我们不得不佩服在郭桓案件中幸存下来的官员,真不容易啊,怎么把你们给漏了呢?”而《明史》的叙述更为直接,在“四大案”之后,各政府机构几乎空巢,不是光杆司令,就是两三个人在支撑门面,官员们陷入极度的恐惧之中,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你们今天死了几个?”其实,问这句话的人,也是多此一问,就剩那么几个人,还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天可怜见,这个官老爷还有什么当头。

正是这种犹如瘟疫一般的心态在官员中无限地蔓延,让他们感觉有今天没明天,所以,就出现了很悲凉、也很温情的一幕。据史料记载,洪武年间,那些在“四大案”中幸存下来的官员们,每天上朝前,都要在家门口一个举行仪式:正衣冠,与家人诀别,拥抱老婆孩子,交代所有能够想到的“后事”,然后悲壮地上路。如果在散朝的时候,他又回家了,说明今天保住了脑袋,反之,则大事不妙,必性命休矣。这些并不是玩笑,而是真实的历史景象,在不知明日祸福这种极大的压力下,是个人都承受不住。

这个仪式随之在有明一代官老爷中间流行开来,渐渐深入到民间,被广大老百姓高兴地接纳了。

老百姓之所以“高兴地接纳”,是因为这个仪式虽然有些悲凉的色彩,却不乏人情味,对亲人的牵挂、担心、祝福尽寓其中。当然了,老百姓的“高兴”可能也有“幸灾乐祸”的成分。据有些笔记里说,老百姓实践这种仪式,是对贪官污吏的刻意嘲弄,是对无辜被牵连的宋濂等清官的缅怀。无论是与不是,这种仪式是流传下来了,而且一直流传至今,演变成了一种很温馨的习俗

作者简介:

方欣

已帮助过

1001人

入驻年限

11年

预约咨询

私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上班前拥抱妻儿心理缘由  妻儿  妻儿词条  缘由  缘由词条  拥抱  拥抱词条  上班  上班词条  心理  心理词条  
综合

 职场也有十大恐龙排行榜

 职场恐龙除了有级别高低之分外,还有不同类型的区别。她们的各自特点虽然有所不同,但共同处却只有一个:让人避之不及、能力低下又是非颇多的女性。如果你发现自己与下面...(展开)

综合

 对抗失眠的心理是失眠的真实诱因

有个笑话说,一名年轻人住在阁楼的顶层,每晚总是回去很晚,也不是特别自觉,回去的时候弄出动静都很大,吵得楼下一位老翁睡不好觉。第二天,老翁都要跟青年大闹一场。一天...(展开)

综合

 打败“拖延”这只怪兽

原创拖延是一种心理疾病吗?有些人的拖延成为了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也困扰着自己,最近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走出了“拖延”。写写自己的心得,希望能够帮助一些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