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心理咨询:自我暗示与心想事成

在心理治疗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心理治疗的结果竟然与来访者的自我暗示息息相关。——Psy525.cn

例如,一个来访者如果坚信自己可以从心理治疗中得到帮助,最终一定能心想事成。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他就会不断地在潜意识中形成一个正向的自我暗示:无论心理医生怎么做,都是能够帮助我走向治愈的目标――当然,心理医生并不是万能的,但是即使有时候没能给理解到来访者,出现一个误解,也很容易被来访者认定是对自己有好处,或有帮助,形成一个对治疗师的理想化。这种完全的信赖在治疗之初是必要的,也是治疗过程最坚实的基础。当然,随着治疗的进程,来访者会渐渐打破这种理想化,接受一个真实的治疗师和真实的关系。来访者之所以能够接受打破理想化之后的真实和失望,正是最初的理想化和信任打下的坚实的基础在起作用。

相反,假如一个来访者一直怀疑治疗师能否帮助自己,最后的结果也一定能“心想事成”。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他总是质疑心理医生的能力或水平,挑战治疗师的承受力和底线,这样形成一个负向的移情关系。这种负向的移情关系是来访者早年亲密关系的再现,但是过于强烈的负向移情情感,会导致这种负面的自我暗示过于悲观和消极:心理医生帮不了我,没有人帮得了我,看着吧,他总有一天会真相毕露,对我不耐烦,对我发脾气,或者厌烦我……

来访者这种负面的自我暗示越来越强烈时,会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见一次心理医生,第二次就再也不回来了,以免将来面临被抛弃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心理治疗中被称为:【hello-bye.bye】模式,就像蜻蜓点水一样的关系,只能轻轻接触,不可深入建立关系。这种来访者在生活中也是一样,无法与任何人哪怕是伴侣建立很深入的亲密关系。

第二种当这种负面的自我暗示越来越强烈,对治疗师的负面移情越来越恐惧时,不能把这些感受讲给治疗师听,不能带到治疗中来讨论,不相信治疗师能够接受他的这些负面的想法和感受,于是,没有任何征兆就脱落了。这种关系在心理治疗中,被称为【见诸行动】模式。在生活中也很常见,比如,有的人莫名其妙就不理你了,你根本不知道怎么得罪了他;在婚姻中,丈夫感觉俩人感情好好的好好的,太太突然就要离婚,而且毫无回旋的余地;有的人在单位领导眼里,一直很热爱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突然就交了一纸充满怨恨的辞职信,不告而别。

对那些很容易付诸行动的来访者来说,当带有创伤的旧有关系模式在治疗中呈现时,因为恐惧,而无法有机会得到修补和改变,而直接“在被治疗师抛弃之前,先抛弃治疗师,以免让自己承受再次被人抛弃的可能和痛苦。”。在这种自我暗示下,找一个合理的借口,“走为上”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长期不良心理自我暗示的结果,但是这种自我暗示也会带到治疗关系中来。心理治疗就是为了帮助来访者从不良的自我暗示,转变为自我感觉良好的自我暗示。因为,所有的心理治愈,都是来访者良好的自我暗示的结果。

也许,有人说,既然这么简单,通过催眠就可以形成良好的自我暗示。这话理论上没错,但是为什么只有非常少数的人才可以通过催眠得到心理的治愈和改善呢?正是因为关系――在心理治疗中,由于来访者固有的亲密关系模式,潜意识这过多的自我防御,不能够信任治疗师,所以治疗师的催眠暗示,根本无法使来访者通过自我暗示而发挥作用。

良好的自我暗示,来自于良好的关系。关系,就是心理治疗的一切。一个良好的治疗关系,能够让来访者治疗师产生信任,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暗示,也只有具备能够和治疗师共同去建立信任关系的来访者才能获得真正的疗愈。

事实上,由来访者治疗师共同努力,建立的相互信任的治疗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治疗。

作者简介:

兰小兵

已帮助过

7866人

入驻年限

9.5年

预约咨询

私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心理咨询:自我暗示与心想事成  心想事成  心想事成词条  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词条  暗示  暗示词条  自我  自我词条  
综合

 张小娴:总是有遗憾

张小娴说,“遗憾”是当你不相信爱情时,他却来到了你身边。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总是会有遗憾的。难道我们要一直活在遗憾当中? 遗憾是你不可以尽情去爱一个人...(展开)

综合

 梦想,请别那么快的实现!

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往往抱着浮躁急功近利的心走在路上,然而,你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要去哪里,只是想过想象中美好的生活,渴望着早日实现梦想,但成长、成功是一个...(展开)

综合

 谁在陪我们的父亲母亲

80后们慢慢在长大,当我们还在惊讶很多美好的事物转眼成为回忆的时候,我们的父亲和母亲也慢慢地老去了。时间是一把杀猪的刀,岁月的痕迹在他们身上越来越显然,当他们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