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找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推荐度:

找规律教学反思

推荐度: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推荐度: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

推荐度:

《牛和鹅》教学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

《倍数和因数》这一内容与原来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同,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找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你!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

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通过这个乘法算式直接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理念决定着数学教学目标的指向: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本节课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了角色转换、数形结合、合作学习等发展性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我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努力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空间。在课堂中,我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教学:

(1)捕捉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因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因数和倍数是揭示两个整数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关系,在课前谈话中我利用一个脑筋急转弯,渗透相互依存的关系。 通过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迁移到数学中的数和数之间的关系,这样设计自然又贴切,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了对数学的兴趣,又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因数倍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教学中,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理解的比较深刻。

(2)角色转换,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和数之间的联系。

因数和倍数这节课研究的是数和数之间的关系,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因而,我采用了“拟人化”的教学手段,每人一张数字卡片,学生和老师都变成了数学王国里的一名成员。当学生想回答问题时都会高高地举起自己的号码,整节课学生都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体验中,学生都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数。通过对自己一个数的认识,举一反三,从而理解了数与数之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十分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3)数形结合,让学生带着已有知识走进数学课堂。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对教师来说则是一种教学策略,是一种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对学生来说又是一种学习方法。如果长期渗透,运用恰当,则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和思想,长期稳固地作用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涯中。开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想象。

(4)重组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多种形式探究找因数倍数的方法。

教材上,探究因数这部分的例题比较少,只有一个:找18的因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重组教材,先让学生根据乘法算式“一对对”地找出15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探究18的因数。通过“质疑”:有什么办法能保证既找全又不遗漏呢?让学生思考并发现: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对对的找因数,能既找全又不遗漏。进而又借助体态语言——打手势,让学生说出20和24的因数,达到了巩固练习的目的。这样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而在探究倍数时,我则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这样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2】

《倍数和因数》,由于之前没上过这册内容,在看完教材后就和同组的老师说,这个内容好像挺简单的。不过上完这节课后这个想法却烟消云散,根本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上,而且在课堂中存在了很多在预设中没有想到的问题,下面对自己的课堂做一些反思:

1.在第一个环节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中,首先让学生用12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并用乘法算式来表示你是怎么摆的,有几种不同的摆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而且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抽象为具体讨论的数学问题。在抽象出三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后,我以第一个乘法算式4×3=12为例,介绍倍数和因数的关系,本来以为说:“4和3是12的因数,12是4和3的倍数”应该是很简单的两句话,学生应该会说,可是当请学生来自己选择一个乘法算式来说一说时,好几个学生却被卡住了,还有的说成了4是12的倍数。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觉得可能是自己在介绍时运用的不到位,一个是比较小,后面的同学都没能看清楚;另一方面我预想的比较简单,所以说了一遍后也没请学生再复述一遍。在说到“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时应该在中相继出示这两句话,这样的话让学生看着说印象会更深刻,相信学生说的也会比较好。

2.第二个环节是探求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从上一个环节我最后出示的除法算式中引入:我们知道了18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是不是只有18呢?通过疑问来激发学生找出3的倍数有哪些?学生很快能找到,但是并没有找全,于是再问,那又什么办法把3的倍数找全呢?学生自然想到去乘1,乘2,乘3……,也就按顺序找到了3的倍数。在分别找到了2和5的倍数后我问学生:观察上面这几个例子,你有什么发现?请了好几个学生都没能找到,最后还是老师告诉了学生倍数最小是?最大呢?

针对最后请学生找一找发现倍数的共同特点这一问题,我觉得我在设计时问题提得太大,太笼统。学生听到问题后可能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找什么。可以问:刚才找了2,3,5的倍数,观察这几个数的倍数,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学生就会比较有针对性地去寻找结果。

3.第三个环节是探求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对于刚刚对倍数因数有个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是一定困难的,而这个环节我处理的也不到位,学生对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掌握的不够好。

我一开始设计请学生自主找36的因数,在巡视时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头绪,无从下手,时间倒是花去了不少。所以我觉得是否可以先从12下手,因为前面一开始已经找过12的因数了,如果这里能用12做一下铺垫,可能找36的因数时就会好一些。

学生自主探索完36的因数有哪些后,交流不同学生的结果,有一位出现了1,36;2,18;3,12;4,9;6,6我就问你是怎么找到的?学生说是用除法找到的,于是就用36分别去除1,2,3……得到了36的因数。其实这里除了用除法来找之外,还可以用乘的方法来找,而乘的方法似乎对于学生来说在找得时候还更简单一点。更重要的是我觉得一对对的找对于找全一个数的因数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而我却把这个方法忽略了,所以学生对于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不够深刻,在练习中也发现做的不理想。

4.第四个环节是巩固练习,我设计了2个小游戏。一个是看谁反应快,符合要求的请学生起立,这个游戏学生参与面广,学生也感兴趣,还从中发现了找谁的学号是几的因数,1每次都会起立,就更好的巩固了一个数的因数最小是1。但是也有个别学生反应比较慢。第二个小游戏是猜一猜老师的手机号码是多少?但是由于前面时间用的比较多,所以没来得及做。

原本认为简单的课却一点都不简单,每个细小环节的把握都要求我去仔细的钻研教材,设计好每一步,这样才能上好一节课。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找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  因数  因数词条  倍数  倍数词条  反思  反思词条  教学  教学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