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罗素自述(五十二、罪疚感——人类不幸之源 3)

  罪疚感的根子在无意识这一层面,它很难在意识层面显现出来。在意识层面,有些行为被毫无道理地指斥为罪恶行径。一个人在有这些行为时,他感到自己有罪,但这罪到底是什么,他也说不清楚。他希望自己能够摆脱这些罪恶,他很尊崇那些没有罪恶的人,但十分遗憾地认为自己成不了这样的圣人。实际上,他所相信的神圣之物在平常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在生活中他总是有一种罪疚感,感到自己跟世界上一切美好之物都毫不相干,只有在忏悔之时才有一点点心灵的闪光。

  其实这一切都源于他六岁之前从母亲或保姆那里受到的道德教育。他学到的是,不应该骂人,应该像她们那样说话;只有坏人才会去喝酒;吸烟是不道德的;一个人永远不应该说谎;对性感兴趣是一件十分丑恶的事情;等等。这一切都是他母亲的看法,而他以为是上帝的意旨。对一个孩子来说,能够得到母亲的爱抚是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或者在母亲缺席的情况下得到保姆的爱抚,然而只有在他没有做那些罪恶的事情、没有违犯道德条令时,才能得到这种爱抚。于是他逐渐学会把一种朦胧中感到恐惧的东西同母亲或保姆所指责的行为联系在一起。等到他长大后,他忘记了这种道德规则从何而来,违法这一规则的惩罚是怎样的。但他并没有抛弃这一规则,那种感受仍然保留下来了:如果违犯这一规则,就会遭遇令人恐惧的东西。

  对儿童的教育大都没有什么理性可言,很难适用于一般人的行为。例如,教育儿童不要说粗话;但从理性的角度看,一个说“粗话”的人不一定比一个不说粗话的人坏。而那些想当圣人的人总会认为骂人是应该绝对禁止的。从理性的角度看,这种想法其实很可笑。喝酒和抽烟的情况也是一样的。 在南方有些国家,人们并不认为喝酒有什么不好,他们都认为上帝和他的门徒都是喝酒的,这种想法在我们这里就是对上帝的大不敬了。至于抽烟,过去那些圣人根本就不知道香烟是什么东西,所以有关抽烟是好是坏的争论毫无理性可言。那些认为圣人是不可能抽烟的人,其实是认为圣人根本不会为了快乐享受而去做任何事情。由此可见,禁欲主义已经深入人们的无意识之中,使其道德规则完全脱离理性。从理性的角度看,一种道德,只要没有给他人也没有自己带来痛苦,那么它就不应该受到责备。如果我们抛开禁欲主义看问题,那么,一个人能够享各种美好的东西,同时有没有任何不好的后果,他的道德就是高尚的。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说谎话的问题。我承认,世界上有太多的谎话,如果人们多说一些真话,情况就会更好一些。但我并不同意这种观点:说谎话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应该的;我相信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都不会同意这一观点。一次我在乡村散步,跑过来一只狐狸,看样子已经跑了很长时间,显得疲惫不堪的样子。它窜过去几分钟后,猎人们追了过来,他们问我是否看见一只狐狸,我说看见过;他们接着问它朝哪儿跑了,我指了一条路,其实那不是狐狸逃跑的方向。我认为,即使我对他们讲了真话,我也不会因此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而我讲了谎话,我也没有变得更坏。即使一个人违背了自己的理性,由此带着罪疚感也不是一种好的做法。罪疚感让人感到卑下,失去自尊心。一个丧失自尊心的人是很难走上正确的人生之道的。一个具有理性的人会正确看待自己不好的行为,首先是认识到它不好在哪里,其次是以后尽可能地避开引起这一行为的外部环境。

  我认为,罪疚感对一个人是没有好处的,它让人自卑,会妨碍他走向幸福。由于他自己不幸,他会苛求于他人,这样又会进一步造成他在人际关系中的不幸。由于他自卑,他就会敌视那些比自己强的人,对他们的感情不是羡慕,而是嫉妒。这样他就越来越不招人喜欢,越来越孤独。一个对他人宽容大度的人不仅会给他人带来快乐,也会让自己处于快乐状态,因为人们是喜欢这样的人的。而那些有罪疚感的人则不可能有这种状态。这种状态是一个人有自信和独立精神的表现,它需要他将自己的本能、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等心理因素整合在一起,协调作用,而不是无穷无尽的冲突。我们可以通过教育达到这种协调状态,但如果教育是错误的,那就无法达到目的。精神分析医生往往采用这种方法,而我认为,在多数情况下,病人自己就可以这样做,不是病情特别严重,就不需要医生的帮助。有些人说:“我没有时间来搞这种心理治疗活动,我平时够忙的了,我只得让无意识去任意而为了。”这话是没有道理的。一个人处于人格分裂状态时,他的生活是不幸的,而他的工作也不可能是高效率的。在这种情况下,花一点时间来协调自己人格的各个部分,是明智的做法。我并不是说,我们每天都要花上一个小时来检查自己的心理活动;这不是一种好办法,因为这样反而加强了对自我的关注,过于自我关注本身就是一种需要治疗的心理疾病,而协调健全的人格应该是直接外向的。我的意思是,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自己的理性所相信的东西上,而要抵制那些非理性的信仰侵入头脑,谨防它们控制了自己的思维,哪怕是短时间的。当一个人被诱惑回到婴幼儿时期时,他应该同自我展开辩论,如果他具有较强的理性,这一辩论过程是很短的,花不了多少时间。

  有不少人厌恶理性,对他们而言,我的话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在他们看来,如果任凭理性自由活动,就会把我们深层的情感给扼杀掉。我认为这种对理性的看法是错误的。理性要做的事并不是去激起情感,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仇恨和嫉妒心理,因为它们妨碍了人类幸福的实现。有人认为,理性在减少这些情感时,也减少了另一些它并未明确加以反对的情感。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理性决不会打压或减弱热烈的恋情、父母的温情、友情、同情心、献身于科学和艺术的精神等等。一个具有理性的人其实是十分愿意自己具有上述任何一种或全部情感的,因为它们是幸福生活的组成部分,既给自己也给别人带来幸福。这些情感中没有非理性的因素,那些具有非理性情感的人则显得十分脆弱。一个充满理性的人,其生活不会是单调乏味的,恰恰相反,由于理性是内心和谐的产物,他在看待世界、努力实现奋斗目标时,比那些一直遭受内心冲突、深负罪疚感的人要自由得多。一个自我封闭的人是僵化和迟钝的,而一个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外部世界的人总是欢欣鼓舞的。

  传统道德观是很不适当地以自我为中心,而罪疚感则是这种特别的自我关注的表现。对于那些患有罪疚感这一心理疾病的人来说,理性是一种必要的有效的治病良药。也许这种疾病是人类精神发展过程的一个必然阶段。在我看来,借助于理性而克服了这种心理疾患的人,要比那些从未得过这种疾病的人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那些厌恶理性的人从来不会注意这样一个事实:理性其实是人类看待世界的最基本的方式。一个人格自我分裂的人寻求刺激,寻求激情,并不是出于健全的理性,而是想暂时地忘掉自己,暂时地停止痛苦的思考。对他而言,任何一种情感都是麻醉;既然他根本不相信幸福的存在。那么,只有通过麻醉才能摆脱痛苦。而这是一种历史久长的疾病。只有去掉这种疾病,才能实现人类的幸福。人们只有在精神活跃、富于记忆的时候,才可能体验到真正的幸福。而借助于任何一种麻醉方式的幸福都是虚假的幸福,并不能让人获得真正的满足。真正能给人以满足的幸福,必然伴随着人们身体机能的充分活跃,同时必然伴随着他们对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充分认识。

  ——幸福之路

  (黄忠晶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罗素自述  罗素  罗素词条  之源  之源词条  自述  自述词条  不幸  不幸词条  人类  人类词条  罗素自述词条  
小说连载

 孤鸟(六)

 (六)    看着每天的日升日落,好不容易终于盼来了开学。    记得半年前的今天,我是那么的喜出望外,一想起可以很快地认识新的同学,我就显得别致的欣喜!但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