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土坟葬着72名抗战烈士76岁老人守墓60年

 

  高淳有位76岁的老人,60多年没搬过家,竟是为了守住眼前的大坟,守着它的原因很单纯,因为里面埋着两个亲人。

  老人叫袁福美,69年前,表姐和姨父为抗击日本人牺牲了,而后墓地选在了高淳小甘村,老人说:这块墓地当年是夫家的,为了给烈士挪块地,主动出让的。文物专家通过走访,发现这就是大家以为消失了几十年的抗日阵亡同胞墓。

  “失”而复得的同胞墓

  “早就听说我们高淳有抗日阵亡同胞墓,而且档案资料也很全,但我们一直没有找到。以为它在文革期间被夷为平地了,但是我这次普查的时候,发现在居民房的包围中有一个圆圆的大土堆,这个土堆是不是江南土墩墓?如果是土墩墓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应该长满了荒草。但这个土墩很干净,什么杂草都没有。”高淳老文物专家濮阳康京告诉记者,他通过访问,发现这个就是大家认为已经消失了几十年的抗日阵亡同胞墓。

  凭什么判断这个土墩就是抗日阵亡同胞墓呢?濮阳康京指着同胞墓旁边的一户人家,“这里有一户人家已经守墓60多年了。家从来没有搬过。”在同胞墓不远处,果然一位老人探出了头。这位老人就是袁福美,老人说,这个土墓,别看它很简单,就是一个黄土墩子,但里面埋藏了一个渐行渐远的险些被人们遗忘的故事,合葬着72位抗战同胞的遗骸,其中的两位就是她的亲人。

  表姐埋进去时头发完好

  和同胞墓相伴60年,老人对这个墓充满了感情。“一年四季,我都会去祭扫它,过去看看,就算是和表姐交流感情。逢春节、清明、农历七月半,那肯定是要到墓园去祭奠那些早去英魂的。”老人带着记者,围着墓园慢慢地走,慢慢地回忆。

  当时日军入侵高淳,当地村民自发组成了大刀会来抗日,袁福美的表姐邢朋妹(音)和姨父邢金龙(音)就是其中的成员。“当时战斗太激烈了,我姨父的一只胳膊被砍断了,当时我表姐就在姨父身边。看着不断冒出来的日本士兵,姨父大声叫我表姐赶紧逃跑,叫她不要管了;但我表姐说,‘死也要死在一起’。后来,日军放狼狗把表姐活活咬死,而姨父也战死了。”回忆起这段往事,老人眼睛红红的,虽然已经69年了,但这段场景总是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老人说,邢朋妹当时比她大10岁左右,还是自己未过门的嫂子。算起来是亲上加亲。“表姐长得很漂亮,头发乌黑的,两根辫子一直齐到腰。表姐死的事情是听父辈们说的,我也没亲眼看到。当时表姐和姨父死后,家人都不敢去收尸体,听说当时所有抗战同胞的遗骸全部埋在高淳县城的西北角。”1945年,抗战胜利后,72位抗日同胞的遗骸被转埋到了小甘村,“当时这里的土地是我老公家的,听说要葬72位抗日同胞,他们家无偿捐献了土地。”老人说,至今她还记得,埋葬到这里的时候,表姐的头发还很完好。所有的抗日同胞都用布扎起,分别放在每一个格子里。

  老人60多年没搬过家

  濮阳康京说,高淳县收藏的档案里确实有一对邢氏父女,当时墓园四周有青石围墙,大门朝南,还砌有石碑,阵亡同胞的名字都镌刻在石碑上。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曾经的墓碑、围墙都被毁掉了,这座墓园逐渐被人淡忘。

  不过袁福美没有忘记,她已经和墓为邻了60多年。“我的夫家就是这里的,嫁过来以后,我们家就没搬过。虽然隔壁的邻居有的已经搬走了,但我们不愿意搬,在这里方便祭扫亲人。一有空,我就会去墓园转转,尤其是清明和过年,都是一定要去祭扫的。如果看到上面有杂草,也要把它们清理干净。”从黑发守到了白发,老人对这个墓园有自己独特的感情。

  “这些年,有些抗日同胞的后人没来祭扫,我也会替他们补上,他们这些人不平凡啊!”老人说,前几年,还有一位自称是和表姐当年一起抗日的老人回来看过这个墓园,那位老人说,他当时腿部受了伤,看到日军追兵,他不顾伤情,硬是游过河才保下了一条命。不过,这位幸存的老人叫什么名字,袁福美想了很久,告诉记者,有些年了,已经记不清了。

  来源:现代快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抗战  抗战词条  烈士  烈士词条  老人  老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