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年——成就、经验与展望

一、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年来的成就

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年以来,藉由改革开放的发展机遇和中央政策的支持,锐意进取、全面创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经济发展与时间赛跑,从边陲农业落后县成为祖国的东南经济科技金融重镇。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后,实现了全面和协调的高质量发展

深圳特区成立以来,经济快速增长,跻身国际现代化大都市。深圳的GDP从1979年的1.96亿元,提升至2019年的26927.09亿元,增长1.37万倍,按不变价计算,年均增长率超20%;深圳的人均GDP也从1979年的606元,提升到2019年的198136元,40年间增长326.96倍。与国内前几位城市对比,深圳虽然总量位于北上广深的第三位,但年均经济增速位列第一;在与国际知名大都市对比中,深圳成功跻身世界一线城市之列,GDP总量超过全球83%的主权国家,超过新加坡、中国香港,与韩国首尔相当。

深圳经济快速突起,同时保持了科技创新、新基建、民生改善、社会治理以及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在科技创新方面,2019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10155.51亿元,其中包括信息技术、数字经济和高端制造业等产业,另外,深圳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孕育了大疆、腾讯等一系列高科技企业;新基建方面,深圳梳理出首批新基建项目95个,总投资4119亿。

民生改善方面,深圳居民可支配收入达62522.40元,人均消费支出43112.65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03和1.99倍;教育文化卫生方面,全市各类学校2642所,高校数量13所,在校大学生突破10万人,公共图书馆674座,医疗机构4513个,千人床位占有量为3.82个;生态环保方面,深圳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绿化覆盖面积达10.1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4%,城市污水处理率97.7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20827.32吨/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随着深圳高质量发展理念的落实,城市竞争力不断提升,在联合国发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其城市竞争力指数排名全球第四,中国第一,而在国内的《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报告》和《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城市排名》中也均位列全国首位。

二、深圳特区四十年发展的基本经验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深圳视察时指出“要研究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向全国推广,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要坚持并不断完善”,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其四十年来快速崛起和发展的基本经验可概括为六大方面:其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四十年来,深圳不断地突破传统路径的依赖和束缚,从计划与市场、 “姓资还是姓社”、守旧还是开放的讨论到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伟大结合,从传统体制的框框中跳出到建立和形成新的体制机制,从引进学习国外技术到自主创新,从传统的制造加工出口到将新技术产品化和产业化。深圳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着眼现实、勇于突破、敢为天下先的一块试验大地。

其二,坚持体制创新,深化改革。深圳的体制改革不以原有体制为参照,如一张白纸,凡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都应当革除,改革的标准就是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特区机构设置、公共服务体制、审批注册登记制度等创新,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土地等要素市场的先行改革,到近年来自贸区建设、前海综合改革示范、优化营商环境、政府投融资体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化深港合作等新时期的新试验性改革方面,深圳都交了满意的答卷,都为全国改革提供了可借鉴和宝贵的经验。

其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指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四十年来深圳坚持市场化改革,为企业和要素配置松绑的同时,政府积极为企业服务,市场化的环境是深圳最大的竞争优势。比如,深圳在基础科学和新技术研发方面,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虽然其基础科学研究并不在前沿,新技术研发也在努力追赶,但深圳是新技术能够产品化和产业化最好的城市,正是因为其有完善和有效的新技术转化的市场机制。

其四,坚持对外开放和比较优势的转换。深圳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对外开放,通过对外开放,深圳抓住了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机遇,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承接欧美、香港、台湾的产业转移和外商、侨胞投资和产业转移,迅速发展起来。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深圳着力实现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转换,推动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2019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8808.2亿元,占出口总额的52.72%,通过技术创新深圳挖掘了新的外贸增长点。

其五,坚持技术创新,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习近平总书记曾指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四十年来,深圳坚持向技术创新要效益,不止步于鼓励技术创新的成果,同时,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产学研一体化等措施积极实现技术产业化。例如,深圳的华为、中兴、富士康和腾讯等一系列创新型企业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技术成果转化制度,真正将技术创新转化为增长潜能。

其六,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注重产业升级和生态治理。深圳为了优化空间资源配置、推进产业转型,发布了“1+6”政策文件,实施“差别化供地、差别化地价、差别化管理”模式,给予战略性创新产业地价优惠;在全国率先提出高层次人才引进措施;同时,优化资本市场和融资环境,助力解决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同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开展“十项行动”,着力解决大气污染、生活垃圾处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多项生态问题,使得城市生态环境显著提升。

三、深圳特区展望: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

四十年来,深圳创造了许多奇迹,如,“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1.37万倍的GDP跨越等。同时,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如坚持改革开放,坚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等。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圳应当‘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新时代里,以更为成熟和不惑的姿态开启新征程,完成新任务。首先,深圳应当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为全国提供新经验,发挥经济特区的示范效应。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这是中国首份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文件,分别提出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等五个要素领域的改革方向,具有标志性意义,彰显了新时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承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要使命,应当敢为人先,在已经有的要素市场体系基础上,积极落实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机制体制改革,特别是探索土地等要素市场化改革,继续“杀出一条血路”,为全国提供新经验、新示范。

其次,深圳不仅要在经济内循环上发力,同时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实现更加紧密的国内外互相促进的双循环格局。当前随着全球性疫情的发生、保护主义抬头和世界经济的低迷,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这一背景下,深圳不仅要在内循环方面发力,拉动内需,打通生产、分配、消费、就业和收入等环节的梗阻,同时还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发挥其在现代服务业、技术经济和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形成更为紧密的国内外联动发展的格局。

其三,进一步突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201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深圳要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赋予了深圳核心引擎的区域经济关键支撑的使命。深圳不仅是深圳深圳,更是广东和全国的深圳,在新的时期,深圳应当找准区域经济的定位,充分发挥辐射、支撑和带动作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继续为广东省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继续坚持技术创新,尤其是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的研发突破。当前,国际局势波谲云诡,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在这一背景下,深圳更需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作用,急国家所急,聚焦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难题;同时,继续健全和优化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优化有利于技术创新型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加快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进程。深圳,当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最早探路者,是多年之中深化改革的试验区,她的成就令我们自豪,令世界赞叹。在世界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中,深圳肩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任,踏上新的征程,唯有进一步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才是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现代化之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深圳经济特区  深圳经济特区词条  展望  展望词条  成就  成就词条  经验  经验词条  
智库

 中国经济外交战略趋于瓦解

中国和西方学者都认为,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的一直以来都事与愿违,这种共识虽然重要,但在两方面具有局限性。首先,它聚焦于中国最易引起不和的政策立场——例如扩张领土的主...(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