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回到社区,回到初衷

 

序言

    回到社区,回到初衷

 

读者见到这期简报时,时间已经跨进了2013年的门槛。新一届政府领导人将在3月正式产生,中国新的10年也由此开始。在这未来的10年里,中国社会发展领域会有哪些突破和重要的推进?对NGO而言,有哪些是值得期许的?

联合国预计世界经济形势在未来两年继续减速,或将持续衰退,国内经济同样面临下行压力。基金会筹款是个问题,NGO会不会与商业组织一样面临重组和退出? 

不确定性让人们对未来增添了更多的关注和担忧。

    2012的年底,很多组织都在举行多少周年庆,从5年、7年、8年,到10年乃至20年。坚持活下来已属不易,所以不用去管5年小庆、10年大庆的惯例,每增长一岁都值得庆祝。 

 前不久,见到刚卸任西部阳光基金会秘书长的梁晓燕,问及她今后的安排,她再次提到“民间组织悖论”。

“民间组织悖论”的发明权属于梁晓燕。2011年10月9日,在清华大学NGO沙龙《中国环保NGO媒体调查》座谈会上,梁晓燕第一次提出这个命题。话题的引出背景是,中国出现的环境运动的萌芽对NGO提出的现实要求,与NGO自身定位和能力多落在在政府参谋、助手的位置上的矛盾上。

为某个目标和愿景成立NGO,但组织一旦成立,不得不离原来的初衷渐行渐远,或者大部分已经面目全非。这是组织的宿命还是一个能够解开的悖论?当大家站在庆典的红毯上,回望创立初衷,是否还能依稀辨得来时路?

2012年12月15日,“社会组织与少数民族发展”研讨会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来自藏区与内蒙古草原的两位发言者倒是展现了另外一幅景象:基金会在与不在,政府管与不管,满足社区需求的组织总在那里。

一位与会者对这次会议材料中的《草原上的马头琴——内蒙古草原姑娘马头琴艺术团》的案例提出不同意见。简而言之,她认为这些组织不是NGO,在草原上这样的组织多了去了,她熟悉的就不下10个。没有基金会、没有外界NGO介入,它们一直存在着、活跃着,因为符合社区的需求。

青海三江源的扎多是环保界的名人,拿奖拿到手软。但他在会上说,他们村子里的组织都登记了,只是NGO名录里没有它们,不为外界知道的基层组织还有很多,这些组织同样也不知道有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不知道有阿拉善,但它们一直在做事。

好一派“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民间社会桃花源。

内地亦有美景可观,单表筹款一项。香港乐施毅行大陆有6支队伍参加,北京“爱滋徒步”、深圳壹基金“为爱奔跑”、上海联劝“一个鸡蛋的暴走”……没有人将这些活动的功能仅仅定位在筹款上,它们更代表一种指向:回到社区,回到初衷。这种越来越清晰的指向也许能成为解开“悖论”的催化剂。

    

 

 

目录

(栏目          标题)

时讯       亚欧人民论坛在万象

         爱滋徒步:阳光公益传递正能量

 

访谈     解读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徐启智访谈

         后记:在磨合中共赢

 

观察     2012:解析中国民间环境发展 

         专业志愿服务进入中国:涵养水土进行时

         慈济的细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NGO

 

关注     银杏伙伴成长之路

            齐丽霞:一位农村女性NGOer的社会流动样本

              韩红梅:站在边缘拓展空间

              沈  旭:做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结合的教育

              林炉生:让教育与内心都回归自然

          让跳槽的脚步慢下来

 

影像    内地NGO组团乐施毅行

        参与乐施毅行者有感

        毅行的模式

        让梦想带来改变

 

研究      探寻CSA——两岸三地CSA经验研习会综述

        养老机构“公建‘商’营”隐患重重

 

实践      繁茂的大树上,找到属于你的枝干

            ——“桥畔计划”交流会侧记

 

机构      一耽学堂

 

书介    谁的阿拉善协会

            ——读《为公益而共和: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组织规范研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回到社区,回到初衷  回到  回到词条  初衷  初衷词条  社区  社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