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对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摘要 

 

注册农技协服务品牌,引入农业技术和农资服务的连锁模式,通过在基层农技协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发展加盟连锁机构,进行统一的农资配送,开展农村科普服务,逐步实现农资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动,以全面提升中国农技协和基层农技协组织的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  农村科普  农民专业合作 连锁服务  品牌建设

 

一、为什么要建设新的农村科普服务体系

 

1、过去的成效: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成立于1995年,至今已十余年了。应该说,这一组织的成立,对于全国农技协组织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协会在组织建设、理论探讨、政策争取、环境营造、科普示范等方面,均作出了积极努力,特别是中国农技协组织开展的“科技致富大王”科技下乡活动,已在全国形成科普活动品牌,并得到了中国科协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并被写进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等文件。

 

但是,纵观中国农技协目前的工作内容和服务方式,还缺乏行之有效的为基层服务的手段,缺乏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协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尚缺乏可持续性。

 

2、现在的形势: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增强了科协系统的向心力。中国科协、国家财政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把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作为一个重要的抓手,进行大力的表彰和科普经费的资助,对于基层农技协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各级科协组织和中国农技协的向心力。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正式实施,必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大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国家把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法律规范的角度,充分说明了国家对为农民服务的民间农民合作组织的重视。法律的正式实施,必将会促进基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蓬勃发展,对我国亿万农民,尤其是农技协组织来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基层农技协组织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转化升级,给农技协组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有关组织,依照本法规定,依据各自职责,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指导、扶持和服务”。并且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登记机关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随着法律的深入实施,国家有关的扶持和支持政策也已逐步落实。基层农技协组织为了名正言顺地获得国家的政策支持,向农民专业合作社转化,进行工商登记,取得合作社法人,也将势在必行。纯粹的农技协技术服务组织数量的减少,质量的降低将在所难免。

 

——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给科协系统今后的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曾经,中国科协是农民专业合作和农民技术服务组织的主要引导者和培育者。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日益发展,社会作用的日益突显,党和政府的日益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吸引了社会各部门各组织的关注。在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农业、科技、民政,以及科协、供销社、团委、妇联,甚至是民间NGO组织、国外慈善组织等,都把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投入大量的力量,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参与和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给予多方面的扶持。在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服务领域,科协一支独秀的现象正在淡化、科协在其中的作用也在日渐削弱。

 

面对新的形势,既有机遇,但更多的是严峻挑战。

 

各级科协组织和中国农技协除了目前正在实施的“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还能拿什么“法宝”来吸引和团结基层农民合作组织?在新的形势下,又如何进一步为这些组织开展更好的服务?

 

我想,这是科协系统,更是作为全国农技协联合组织的中国农技协急待思考的问题。

 

二、怎样建设新的农村科普服务体系

 

科协系统过去对基层的服务,主要强调的是公益性原则,为基层组织的发展作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正是因为过份强调了“公益”,而使基层科协组织和中国农技协缺少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基础和动力。

 

新形势下,必须要把公益服务和可持续发展进行有机结合。在坚持公益的前提下,通过建立服务品牌、引入市场经营理念,着力打造并形成科协和农技协系统的农村科普服务新体系。

 

1、注册农技协服务的统一品牌。

 

树立品牌意识,向国家工商总局和知识产权局,进行服务品牌的商标、服务标识的注册登记工作,建立中国农技协自己的知识产权体系。同时,在中国农技协建立相对独立运作“农技服务中心”“农技推广中心”,进行“新农技”“新农合”“新农协”“新联合”“科普惠农服务站”“科普惠农服务中心”等名称的农技服务品牌注册、维护、运作、管理工作。设计统一的形象标识,通过互联网、会刊、报纸等,进行品牌的广泛宣传。制订连锁经营的服务体系和运作计划。

 

2、建立农业技术和生产资料的供应商联盟。

 

面向社会农资企业、龙头企业、基层农技协组织,进行优质、无公害和有机农资、生产资料、机械、器具和新技术新品种的征集,建立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库。为连锁经营作好资源基础工作。在此基础上,选择农民最急需、生产商中最有积极性的,作为长期供货商,并逐步进行供货商的滚动发展。在时机成熟时,对供货商收取一定的加盟,实现适度的市场化运作。

 

3、建立品牌加盟和连锁经营的基层服务体系。

 

面向基层农技协或科协组织,进行品牌的统一授权加盟,利用其现有的农技协服务网点,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配送、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进行宣传等。通过服务网点,面向基层协会会员和广大农民提供农业科普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农资统购、作物统防、技术培训、信息服务、产品服务等。

 

4、形成农村科普服务和农产品双向流通的新平台。

 

在经过5至10年发展的基础上,力争在全国每个县每个乡镇都拥有1个以上的加盟点。在开展农村科普服务的同时,利用这一庞大的组织体系,逐步开展农副产品的流通销售。如把甲地的产品,通过这个体系销到乙地,甚至是全国;也可以把乙地的产品,销到甲地,甚至是全国。实现一个加盟点,既是农业科普服务站、科普惠农服务站、农资流通站、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站、庄稼医院、农村图书馆、文化站,更是一个乡镇农家超市。

 

三、建立新的农村科普服务体系可能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农村科普,支持和促进包括农技协在内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除了农业技术培训、示范等科普服务外,还应有更实实在在的行动,涵盖更广泛的内容。

 

通过科普服务新体系的建设,在全国形成农技协服务品牌,相对于中国农技协目前进行的农业科普示范基地、示范中心的授牌命名等活动,内涵更丰富、服务更具体,更加贴近基层农民的需求,因而更具影响力,更容易形成规模效应。

 

如果能达到预期,中国农技协将是中国当之无愧的农村科普服务领域“巨无霸”,必将会大大促进各级科协和中国农技协的工作,为“三农”服务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1、公益服务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公益服务,可以由国家投入。但国家的投入,面对巨大的农村、农民和农业的需求,毕竟车水杯薪。中国农技协作为民间公益性社会团体,没有财政投入,组织本身的生存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又谈何服务?引入市场理念,进行公益科普,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不仅可以为农民提更优质的农业科普服务,还可以为自身的发展积累一定的物质积累。

 

2、公益科普服务和农村物流的有机结合。

 

国家鼓励农村物流市场的建设。通过建立统一的连锁,不仅能让农民在家门口购买到优质、正品的农资,引进到最新的技术和品种,得到实用技术培训。还能通过这一体系,进行农产品的物流和销售,将农家店办到全国,解决农民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3、公益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

 

在坚持为农民服务不收费、少收费的公益原则下,通过加盟和品牌的有偿使用,一方面收取供应商的加盟费,另一方面还可以向基层网点收取少量的加盟费。同时,通过进行农资和新技术新品种统一配送销售,农产品的销售,还可以得到一定的利润提成。这些都可以为各级科协和中国农技协带来可观的收入,用来支持公事业的发展。

 

另外,可以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政策,将这些网点的建设,纳入商务部、科技部、农业部的有关服务建设体系,争取一定的配套经费支持;拓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内涵,把这一体系建设,纳入计划,鼓励基层科协和农技协组织及科普示范带头人积极参与和加盟。

 

结语: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形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必须要进行工作机制的创新,必须要有吸引基层组织的措施和内容。通过中国农技协农村科普服务新体系的建设,可以更好地满足“三农”的需要,促进公益科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郭昌盛  联系电话:13693316472   

 

QQ:914195792   电邮:914195792@qq.com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词条  思考  思考词条  
公益

 女性情感话剧《RabbitHol...

两年前,女同性恋组织les+工作室出品内地首部讲述女女情感的话剧《欢忧塔》并获得广泛关注与成功。时隔两年,les+的创作团队再次带来多媒体女性情感话剧《Rabb...(展开)

公益

 千万别让器官捐献又毁在红会手里

人体器官作为稀缺资源,是各方争夺对象。地方红会是器官捐献的第三方机构,掌握捐献者资源。据报道,广东、江苏等多地红会存在要求医院认捐来换取器官捐献资源的现象,一例...(展开)

公益

 民众天天在买单 新鲜空气在何方

过去十年,中国城镇化率平均每年增长1.3%。很少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我国目前的发展程度。不过,中国在城镇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污染问题。中国可以说是目...(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