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观察】潘江雪:关注社会组织 释放社会活力

本文摘自《联合时报》2020年6月16日第七版

 

 

新冠肺炎疫情给各行各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应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的要求,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和上海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社会组织专委会共同发起了对徐汇区、普陀区、闵行区、奉贤区、青浦区的社会组织以及黄浦区部分“两新组织”从业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18份。

 

问卷包括五大板块,涵盖社会组织基本情况调查、组织复工情况、组织资金与物资储备情况、业务受到影响的情况、应对压力的具体举措与所需要的政策支持,并细化成31个具体问题。

 

上海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潘江雪

 

1:

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触达的社会组织中,民办非企业多达383家,超过九成,业务范围大多集中在社会服务、教育、体育、文旅等领域。所有接受调研的社会组织中,近七成未参与等级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海社会组织规模小、年轻、缺乏经验,这些特点不可避免地对疫情中社会组织的危机应对能力提出了挑战。

 

目前,社会组织中复工的有正常复工和观察复工两种,这些社会组织能够恢复正常的工作安排,但大部分受访组织缺乏明确的项目运作。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当在线服务成为市场重要需求甚至一个时期主要需求时,不少社会组织因对在线服务不熟练,应用程度不高,无力通过在线、远程这样的方式恢复部分或全部运营。

 

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但给不少社会组织造成业务停摆,还带来财务挑战。相当数量的社会组织资金和物资储备情况都不容乐观。工资、社保、房租使不少社会组织忧心忡忡。因项目拨付和筹款停滞,部分组织账面资金只能支撑不超过3个月的人员工资和营运开销。

 

相关物资紧缺也成为主要问题,调查显示报告期内,一半以上组织库存物资仅能支撑最多10天项目所需。这警示我们:无论社会组织自身,还是政策扶持,都要有中长期考虑。

 

面临严峻现实和财务压力,各家社会组织积极应对,尽力保护员工利益。在接受问卷调查的社会组织中,有323家选择不裁员,有311家选择不降薪,努力践行社会责任,保持就业稳定。但同时,285家社会组织明确表示今年不再招聘新员工。

 

据调查,有超过六成的社会组织尚未获得费用减免优惠和税收优惠。主要原因是:针对企业的相关房租减免政策不适用于民非形态的社会组织

 

获得税费、保险、押金返还的社会组织数量也相当有限,可见目前政策的覆盖面较窄、有效性较低,政府帮扶效果不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渠道不畅通,掌握申请方法的社会组织本不多,相关政策宣传贯彻要加强。

 

此外,对于上海社会组织的复工复产来说,面对的困难还有物资数量短缺;项目运作停滞;费用减免、银行贷款等优惠政策措施针对性不强,帮扶效果不太明显等。

 

 

2:

个案分析

 

 

危机,也孕育着机遇。越是困难的时刻,越能体现出社会组织的价值。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也遇到了与各家机构同样的挑战。是否能跨前一步?基金会先从自身找问题: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是否具备自我造血的能力?是否能为客户创造真正的价值,继而拥有自我成长的动力和生存的能力?

 

为用户创造价值,活出组织使命。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的主业是K12阶段学生素养教育的推广和提升。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随着国家对全面育人教育战略的定位越来越清晰,并且配合了高考的改革,基金会的梦想中心素养服务体系愈加成为刚需。今年的业务开展虽然受到了疫情影响,但基金会迅速调整了服务,推出了线上的“真爱之声”,把以前线下梦想课程和师资培训项目,变成了线上给家长和孩子们的音频节目。及时响应学校复课的新需求,在疫情稳定后,推出了新的筹款产品,所以捐赠资金还创下同期最高水平。应客户需求而变,不断创造价值,基金会没有被疫情击倒。

 

公开透明,取信于人。公开透明是社会组织的生命线。这次疫情下,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2月1日复工。通过每日线上研讨会,迭代并落地应对战略;梳理了过往的瓶颈业务,开展组织文化建设、进行全员价值观升级讨论,并着手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4月来临,连续举办了10年的大型年报发布会不能线下进行。怎么办?基金会选择了在B站、凤凰、搜狐举办线上基金会的年报发布会。25万人次观看,赢得业界充分肯定。

 

跨界共治,协同共生。服务社会,提高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善治良政,今年是扶贫攻坚的决胜年,基金会主动响应国家扶贫攻坚战略,紧密围绕上海对口扶贫地区,配合上海市对尚未摘帽地区的督战,联动新联会等上海的社会组织和一些企业,共同在青海果洛州、云南曲靖会泽县、怒江兰坪县等地开展教育扶贫项目的实施。并与合作交流办援青工作组成立了援助果洛专项基金,这是政府和社会组织在扶贫攻坚领域的又一个社会创新,已在6月上旬进行签约启动。

 

 

3:

意见建议

 

 

通过广泛听取社会组织负责人意见,经过收集、归纳和协商,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出台财政、金融等政策组合,减轻社会组织资金压力。减免、延期征收社会组织的社保及公积金等费用;对于现金流不充裕的社会组织酌情降低贷款门槛,适当给予贷款利率优惠;考虑对接引入优质保险机构,探索形成中小微社会组织运营保障型保险,通过“以保扶微”来保障其稳定运营。

 

▎第二,多渠道提供补贴,复合手段给予资金扶持。通过政府注资和募集善款的方式,重点资助在疫情防控期间表现突出的社会组织。为需要招聘新员工的社会组织提供专项就业补贴,鼓励稳岗就业,探索灵活联合用工机制,鼓励并探索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企业单位、社会组织联合用工,在帮助优化社会组织人员分配的同时,降低社会组织财务压力。鼓励基金会设立针对人力成本的专项资助项目,帮助社会组织渡过难关。

 

▎第三,进一步扩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规模,与社会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落实公共服务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强力推行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把剥离的社会职能和服务职能,通过委托、购买、授权等方式交给相关领域的社会组织承担,释放社会活力。

 

▎第四,加大政策宣传,增强落地效果。一是加强信息发布。通过互联网渠道,联合多家政府单位在多个平台进行宣传,扩大宣传面。二是简化申请流程,组织专题培训。三是积极提供服务,去掉人为关卡。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群团组织以及枢纽型组织的作用,主动了解社会组织的切实困难,积极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商落实政策,及时回访了解政策的落地实效,帮助社会组织在困境中转型升级。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社会  社会词条  释放  释放词条  活力  活力词条  观察  观察词条  组织  组织词条  
公益

 公益之星

由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华慈善总会、中国老龄协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人民日报社国内政治部八家单位联合主办,中国社会工作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