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北京折叠》读书笔记

阶级固化——《北京折叠》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

一年一度的雨果奖在这周落下帷幕了,虽然大刘的《三体3:死神永生》并没有如愿摘下他的第二次雨果奖,但是令人可喜的消息是这次雨果奖的绝大部分奖项都被女作家包揽。包括最佳长篇故事奖由美国黑人女作家N·K·杰米辛的作品《方尖碑之门》(The Obelisk Gate)获得,最佳中篇小说奖由美国女作家Seanan McGuire的作品《每扇心门》(Every Heart a Door Way)摘走,以及最佳中短篇小说同样由美国女作家Ursula Vernon的作品《西红柿盗贼》(The Tomato Thief)获得。其中最佳长篇的作者N·K·杰米辛是她继去年《第五季》获雨果奖后梅开二度,实力的确不容小觑。

其实我最近几年看科幻小说并不多,只是读过前年获奖的长篇小说《三体1:地球往事》(作者刘新慈)和去年拿奖的最佳中短篇小说《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说实话,两部作品的故事都蛮有意思,尤其是《三体》系列的脑洞让人叹为观止。但讲起文笔,这两部作品却都没有什么地方是可圈可点的。有趣的是两部作品的英文版翻译,均来自于美籍华人刘宇昆(Ken Liu)。看到熟悉雨果奖的读者评价,说刘宇昆的翻译版比原本的中文版从文笔上来讲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而这两部作品的获奖也和刘宇昆优秀的翻译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刘宇昆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科幻文学作家。他的作品短篇小说《手中纸,心中爱》(The Paper Menagerie)曾摘得星云奖和雨果奖两项科幻小说大奖。他本人更是成为第一个同时摘得两个奖项的华裔作家。

去年跟风读完《北京折叠》的时候确实喜欢,也读了刘宇昆的翻译版本,也很推荐。趁着今年的雨果奖颁奖,今天想来聊聊《北京折叠》这个故事。如果你没有读过《北京折叠》,可以翻到文章最后,点击阅读原文。文章不长,不到半小时就能读完。

《北京折叠》这个故事其实很简单,简单说就是一个关于阶级分层和固化的故事。在未来,北京被分成了三层,三层世界享受着不一样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甚至时间资源。每48小时里,第一世界的人可以使用24小时,第二世界的人16小时,第三世界的人只能使用8小时。三个北京依次翻转,整个世界看似井然有序。

故事的主人公老刀是生活在第三世界负责垃圾回收的工人,他收养了一个女儿。为了能让女儿能上一所可以学音乐的幼儿园,他冒着巨大的风险前往第一和第二世界送信,从而获得高额的回报。在他经历的48小时里,看到个三个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人。有位于第二世界却苦恋第一世界的青年秦天,有轻易可以改变折叠世界时间的领导人,有跨越世界从第三世界跳到第一世界实现阶级跨越的老葛,更多的人物则是好几辈子都生活在第三世界的人们。

很容易我们就能看出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关于当下中国日益严重的阶级固化问题。文章算不上是一篇硬科幻,但很巧妙的用折叠世界的这种方式把阶级分层这个问题形象的展示出来。而通过老刀在三个世界穿梭发生的故事,隐喻了现实中的阶级固化的严重性。

这个故事之所以打动到我,确实是因为我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了相似的例子。因为我是属于晚睡晚起的人,在公司工作也通常会走的晚一些。每天六点之后,同事一个个下班离开,公司逐渐变得冷清之后,我都能看到打扫卫生的清洁人员推着清洁车穿梭在办公室的每个角落。时间长了大家会聊天,得知他们的工作时间是每天下午六点到午夜两点。这就意味着,正常时间上班的人甚至可能无法意识到他们的存在,大家的确是生活在两个世界的人。而这,确实是真真实实发生在一个发达国家的每栋写字楼里的事情。所以有人说『《北京折叠》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更是现实。』

不像是发达社会已经基本成型的阶级分层,也不像是因为宗教历史原因而无法打破的种姓制度,中国在改革开放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对!明年就是第四十年了!),从最初的所有人一个起跑线,到阶级开始分化,再到逐渐阶级分层,到最近我们可以看到关于阶级固化越来越多的讨论。可以说,这些巨大的改变,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确实是有目共睹的。

管理咨询公司埃哲森在2016年预测说到,截止2030年,中国将有70%的人步入中产阶层。而这个数据只是各种预测中最保守的一个。

在各大机构的多个预测中,2030年的中国,将成为一个以中产阶级为主导、并且将释放极大的消费力的“美好”国家。但这些预测较少提及的是,到了2030年,中国的人口也将达到峰值,过了2030年,中国的人口很可能就开始负增长。

主管人口和生育政策的国家卫计委认为,2030年,中国人口的峰值将落在14.5亿人,此后便开始减少,到2050年可能为13.8亿人。而中国还面临着老龄化的问题。人民日报2013年曾报道称,即便是中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能一定程度缓解老龄化趋势,到203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仍将达到23.8%,2050年达到34.3%。

综合来说,即便各大机构的预测都将成真。2030年的中国,虽然生活会很富足,却可能也是一个深陷人口负增长、越来越老的国家。

而这有限的流动似乎意味着我们目前手里还是有着阶级跨越的机会的。只是这种可能性的加速度会像GDP的增速一样,逐渐的降低。

有些人说在目前的阶段,高考是还能让阶级产生向上流动可能性最大的方式。对比起创业,读书让人提高阶层的可能性更高。但需要注意,通过高等教育提高社会阶层的可能性也会逐渐变小。

社会流动意味着社会的蓬勃发展,而流动性的降低意味着社会逐渐走入平稳。比起发达国家早已固化的社会阶层,现阶段的我们还是有机会通过奋斗达到阶级跃迁的。中国不断的城镇化和巨大的人口基数为这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发展的潮流也是不可逆的。

而近些年来,越来越多涌入北上广的年轻人喊着『逃离北上广』,回到自己的家乡。可我们也都明白,即使有人回到家乡,却有更多的人涌入大城市。每座大城市都像是一个抽水机,源源不断从周围、甚至是更远的省份抽取着劳动力。每个城市都在发展,可马太效应告诉我们这世界上只能强者越强,而弱者别无选择,只会更弱。这听起来冰冷却又无处不在的规则,一直统治着不断发展的社会,将我们从安逸的生活中拉扯出来,跌跌撞撞的走着。

今天结尾的时候没有鸡汤,也没有鸡血,更没有砒霜,只是希望大家能从这复杂的现状中看到一些希望,抓住有限的机会。是走还是留,是安逸还是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答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北京折叠》读书笔记  北京  北京词条  折叠  折叠词条  笔记  笔记词条  读书  读书词条  
笔记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

1、不少青年教师就在这种目标混乱的无谓中长久徘徊,消耗自己最珍贵的青春年华。乃至过了浮躁岁月,却再也没有青春的活力,再也没有奋斗的勇气了,一切就在表面的安逸中走...(展开)

笔记

 《霜冷长河》读书笔记

我读了余秋雨的《霜冷长河》,历史是条长河,人生是条长河,生命是条长河,情感又是条长河,这本书除写一些人生的感悟外,还有些回信和对一些书的读后感。我认为第二辑“关...(展开)

笔记

 《风雨哈佛路》读书笔记

偷偷告诉大家,小婕有过哈佛梦,那时候是因为有一部电影《律政俏佳人》,小婕非常喜欢,喜欢为了梦想不顾一切的人。讲的是一个超级会打扮的女生,为了追回哈佛男友,努力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