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古诗词全解 | 孙子兵法 · 用间篇

想阅读 孙子兵法全文及翻译,在本公众号回复“孙子兵法”即可

  孙子兵法·用间篇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①,百姓之费,公家之奉②,日费千金,内外骚动③,怠于道路④,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⑤。

  

  相守数年⑥,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⑦,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⑧,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⑨。

  

  【译文】

  

  孙子说:一般来说,如果要出兵十万,出征千里,那么,百姓的耗费,国家的开支,每天都要花费千金之巨;在这期间,国内国外动乱不安,人们疲惫地奔波在路上,不能正常从事生产的,则要多达七十万家。以这样的代价相持数年,就是为了能够一朝取胜。如果因为吝惜爵禄和钱财而不肯重用间谍,以致因此而不能掌握敌情,那可以说是不仁到极点了。这种人不配作为军队的统帅,不能算做国君的辅佐,不会成为胜利的主宰。

  

  【注释】

  

  ①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御览》卷二九二所引无“凡”字,“出征”作“出师”,《长短经·还师》所引“十万”作“百万”。兴:派遣。《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大尹兴空泽之士千甲,奉公自空桐入,如沃宫。”杜预注:“兴,发也。”出征:出外作战。

  

  ②公家之奉:国家的开支。公家:指朝廷或国家。奉:同“俸”,这里指军费开支。

  

  ③骚动:动荡,不安宁。

  

  ④怠:疲倦,困惫。

  

  ⑤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十万之师出征,七十万家不能从事生产,这是以古代井田制为基础来说的。操事:指从事正常的生产劳作。曹操曰:“古者八家为邻,一家从军,七家奉之,言十万之师举,不事耕稼者七十万家。”李筌曰:“古者发一家之兵,则邻里三族共资之,是以不得耕作者七十万家而资十万之众矣。”杜牧曰:“古者一夫田一顷,夫九顷之地,中心一顷凿井树庐,八家居之,是为井田。怠,疲也,言七十万家奉十万之师,转输疲于道路也。”张预曰:“井田之法,八家为邻,一家从军,七家奉之,兴兵十万,则辍耕作者七十万家也。或问曰:重地则掠,疲于道路而转输,何也?曰:非止运粮,亦供器用也,且兵贵掠敌者,谓深践敌境则当备其乏,故须掠以继食,非专馆谷于敌也,亦有碛卤之地无粮可因,得不饷乎?”皆得之。

  

  ⑥守:等待,守候。

  

  ⑦爱:舍不得,吝惜。

  

  ⑧人:汉简本作“民”,因后世避唐太宗讳所改。

  

  ⑨主:汉简本作“注”,主宰。

  

  【评解】

  

  《百战奇略·间战》中说:“凡欲征伐,先用间谍,觇敌之众寡、虚实、动静,然后兴师,则大功可立,战无不胜。法曰:‘无所不用间也。’”大体意思是,凡是要出兵进攻敌人,必须事先派遣间谍秘密探明敌军人数之多少、力量之虚实、部队之行止,然后再出兵进攻,就能大功可立,战无不胜。这就是兵法上所说的:“军事斗争中无时无处不可以使用间谍。”使用间谋是战争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也为中国历代兵家所重视。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①,成功出于众者②,先知也③。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④,不可象于事⑤,不可验于度⑥,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⑦。

  

  【译文】

  

  所以,明君和贤将之所以能够一出兵就战胜敌人,取得的功绩超越一般人,原因就在于他们能预先知道敌情。要预先了解敌情,不可求助于神鬼,不可用相似的情况做类比主观推测,也不可用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数来验证,一定要从人那里取得,求助于那些熟悉敌情的人。

  

  【注释】

  

  ①故明君贤将:《御览》卷二九二所引作“是故明王、圣主、贤君、胜将”。

  

  ②出:高出,超出。

  

  ③先知也:《御览》卷二九二所引无“也”字。杜牧曰:“知敌情也。”梅尧臣曰:“主不妄动,动必胜人,将不苟功,功必出众。所以者何也?在预知敌情也。”王曰:“先知敌情,制胜如神也。”先知,即预先洞察敌情。

  

  ④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御览》卷二九二所引无“先知者”三字,“鬼神”作“神鬼”。张预曰:“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不可以祷祀而取。”

  

  ⑤不可象于事:《御览》卷二九二所引“事”后有“也”字。曹操曰:“不可以事类而求也。”杜牧曰:“象者,类也。言不可以他事比类而求。”张预曰:“不可以事之相类者拟象而求。”象:类推,类比。

  

  ⑥不可验于度:《御览》卷二九二所引“度”前有“事”字。曹操曰:“不可以事数度也。”梅尧臣曰:“不可以度数验也,言先知之难也。”张预曰:“不可以度数推验而知。”验:验证,证实。度:天象的度数。

  

  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汉简本作“必取于人知者”,《御览》卷二九二所引无“者”字。张预曰:“鬼神、象类、度数皆不可以求先知,必因人而后知敌情也。”

  

  【评解】

  

  在这里,孙子强调了了解敌人情报是战争胜利的前提,而择人用间则是获取情报唯一正确的途径,从而对间谍的重要意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①,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②。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③;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④;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⑤;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⑥;生间者,反报也⑦。

  

  【译文】

  

  所以,有五种间谍可以使用,即“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种间谍同时使用,没有人能够捉摸其中的规律,这就是使用间谍神妙莫测的方法,也是国君的法宝。所谓“因间”,就是利用敌国人做间谍;所谓“内间”,就是利用敌国官吏做间谍;所谓“反间”,就是使敌方间谍为我所用;所谓“死间”,就是安插在敌方用以向敌人散布假消息的间谍;所谓“生间”,就是获取了敌人情报回来报告的间谍。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词条  古诗词  古诗词词条  
国学

 乾坤之道,垂衣裳而天下治

古今中外、历朝历代的交替、变革中,服装形制及服饰制度的形成、确立、推行都是最重要的大事之一。例如,清世祖用暴力推行的“留发不留头”的强令汉人梳辫子穿满服之政策。...(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