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当年徐增平买下航母捐给祖国,后来宣布公司...

1842年8月,林则徐因为虎门销烟、奋力抗英被判充军伊犁。在途经西安之时,自觉心中愤懑的他口占一诗,诗中有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以此来表明心志。而在对待国家危难之上,这句诗又何尝不是无数仁人志士,敢于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的原因啊!

当时间轮回,在新中国建立结束了那段百年屈辱的近代史之后,从导弹、原子弹、氢弹再到歼击机等等,从无到有,这个民族也显示出了空前的凝聚力。而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上我国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民族复兴指日可待。但身处世界之林,在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下却总有人不想、不愿看到此情此景。

1996年,在东海的那场大危局之中,面对敌人的海上优势,航母之殇,就像是当头棒喝,在长久的强调经济增长之下,军事上的差距也终于让我们又一次如芒在背。发展才是硬道理,但某些大国在技术上的壁垒,掣肘,让我们也举步维艰。

恰恰此时,1997年路透社的一则消息让国人难掩激动,报道中称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受制于经济因素,决定出售尚未竣工的航母

从国家层面,如果国家出面购买势必会遭到一系列国家的掣肘,但就在人们的心情由激动到忐忑之时,一个名唤徐增平的商人却站了出来,通过运作完成了航母的购买,不过就在购买的航母几经周折到达中国后,他的公司却宣告“破产”,而航母也顺理成章的捐赠给了国家。

1952年4月,徐增平出生在山东潍坊,在年龄稍长之后在那个提倡参军保家卫国的年代,他也一样深受影响,由此成为了一名职业军人。1983年,从广州军区退伍之后,他并未回到老家山东,而是选择从事经营电器、农副产品贸易等商业活动,也正是借助于改革开放的东风,在1988年时他已经身价千万,成为了耀眼的商界大亨。

也正是这一年,他与妻子选择迁居香港,并在香港成立了创律集团。而借助于从事贸易赚取的雄厚资金,他也组织了一系列的两地交流。

当1997年乌克兰要出售航母的消息传入他的耳中之时,这位军人出身、有着与林则徐一般拳拳之心的富豪,决定要以自己的名义购入这艘航母,然后捐献给祖国。

为此,他先在澳门注册了“澳门创律旅游娱乐有限公司”,对于购买航母的用途则对外宣称用来充当海上旅游设施。

很快,次年徐增平便与助手前往乌克兰,商讨购买事宜。这次谈判也宣告着“瓦良格号”的新生,这艘完工率极高的航母在90年代初的那场巨变之中成为了乌克兰的私产,但国力衰微的乌克兰并不需要,也没有能力让它入列,只得选择将它出售。而到达乌克兰之后,对于这些喝着伏特加长大的斯拉夫人,徐增平先喝了6斤白酒来表明自己的决心,在一轮轮的谈判之后,航母外加航母的设计图纸作价2000万美元售出,在乌克兰政府批准之后,瓦良格号启程。

但就在即将途径处于黑海和地中海的土耳其海峡时,变故又生。在美国干预以及土耳其的私心之下,土方以“有可能造成海峡损坏”为由拒绝瓦良格号通过。为此,徐增平的公司也不得不支付了高达8500万美元的违约金,额外每天还要缴纳1.7万美元的停泊费用。

事情的转圜,直至2000年8月才迎来转机。在中国政府的交涉之下,以开放对土耳其的旅游,换来了土耳其对瓦良格号的放行。

但即便是土耳其放行了,这场过关之旅也堪称惊险。在即将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时,船队突遇恶劣天气,拖船缆绳更是断裂。好在,一个星期过后天气转好,才安稳通过了土耳其海峡。随后在从地中海经由 直布罗陀海峡,好望角、印度洋、马六甲海峡,这艘航母在2002年3月3日抵达了它的目的地大连。四年的时间,多国的掣肘,多次的风浪,徐增平用爱国者的担当完成了这次购买航母、捐赠航母的壮举。而在瓦良格号交归政府的同时,完成了历史使命的“澳门创律旅游娱乐有限公司”也宣告破产。

那么徐增平在宣告公司破产后,又生活的如何呢?其实澳门创律旅游娱乐有限公司的破产,也只是徐增平为免口舌的举动,而他的创律集团虽然在98年金融危机之中损失惨重,但得益于大陆的经济形势向好,蓬勃发展,创律集团也实现了大跨步发展,他本人也担任了全国政协委员的职务。

而在对待国家之上,藉由此被称为“红色资本家”的徐增平也并未停止反哺的脚步。2011年,他向清华大学物理学院捐赠2亿元人民币,用于资助清华大学的科技研发。

2012年9月25日,改造一新的“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2019年12月18号,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号入列,而各类的驱逐舰、护卫舰也“下饺子”一般的进入人民海军的队列。我们必将复兴!也成为民族的最强音!而对于复兴之路,徐增平这样的有责任心,如同林则徐一般有着拳拳之心的企业家也才是我们要追的那颗最亮的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捐给  捐给词条  航母  航母词条  买下  买下词条  祖国  祖国词条  当年  当年词条  
综合

 ​甲午战争后日本为何疏远西方?

十九世纪,明治维新为日本打开了一扇“全景天窗”,经过漫长文化焦虑煎熬的日本,似乎突然找到了文化方向,那就是从制度到文化“欧化”(西化)。西方制度令日本受用无穷,...(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