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还孩子童年该有的样子

在所有父母都拼命抓孩子成绩,为孩子报各种补习班的当下,有位叫朱振林的大龄父亲反行其道,不让女儿上任何补习班,课后时间带着女儿去做公益。比如,和女儿一起参加为辽宁省救助尘肺病农民义卖活动;参加帮助贫困山区儿童“萤火虫”项目义卖活动等。(2017年12月29日辽沈晚报)

为了让孩子能够在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中获胜,绝大多数家长都直奔成绩而去,因此孩子们的假期被英语、奥数、绘画等各类补习班填满了。与绝大多数家长相比,朱爸爸能够拒绝补习班,让孩子拥抱公益,在公益活动中受教育,不能不说眼光更长远。如果一直做下去,孩子极有可能成长为朱爸爸预想的那样,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好人。可以这样讲,朱爸爸至少为孩子设计了一个与众不同、意义非凡的童年。

提到童年,笔者想到了一些问题。童年,到底是谁的童年?孩子的童年该由谁做主?大人们认为有意义的、高大上的童年就是好的童年吗?成年人眼中的有意义、“高大上”的生活是否适用于孩子的童年?如果没有对这些问题逐一做深入、细致、审慎的思考,我们怎么敢谈为孩子设计童年?

事实上,当今社会为孩子设计童年的家长很是普遍。差别在于,温和型家长就是报一个或几个补习班、特长班之类的,而激进型家长则是报各式各样的补习班。据报道,有家长让8岁孩子跑近3600公里进京参加马拉松;有家长为给孩子创设“快乐童年”的环境,放下生意带着3岁女儿和几位朋友的孩子住进深山而不让其正常上学;有家长自身对现代学校教育不满,直接把孩子送进深山读私塾。无一例外,他们都是基于自己成功或失败的人生经验,带着新的期望,有意无意地去设计孩子的童年,也试图设计孩子的未来。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称跑步是女儿的爱好的,女儿最终是否会成为马拉松冠军,并把跑这个爱好一直持续下去,笔者不知。但给孩子创造“快乐童年”的结果早已出来了,在“快乐童年”里长大的孩子很快乐,就是不会与人打交道;“国学专修”修完了,可基本的加减乘除都不会。至今尚记得,几年前,在“谁是球王”民间乒乓球争霸赛上,一位民间球王,面对镜头,挤出“乒乓球,我的童年”几个字后,无语凝噎,唯有泪流的情景。

童年是孩子的童年,孩子才是童年的主人。基于我们的人生经验,为孩子设计童年,或许我们是出于好意,但不得不承认,我们喧宾夺主、越俎代庖了。而且,在成人眼中很多没有意思、毫无趣味的事情,在孩子眼中却充满了乐趣,比如逛游乐场、玩游戏,甚至争吵、生气等。其实,孩子就是在我们认为无趣无味而他们却觉得津津有味的事情中逐渐长大的,这也是他们慢慢认识世界,完成成熟渐变的过程。

当然,孩子的童年生活少不了引导,需要向意义靠近,但绝对不能只有意义,绝对不能用意义填充全部。倘若真的如此,这就与孩子成长规律不合,就背离了童年的本真。因为,只有意义的童年是虚假的童年,它缺少童年本该有的东西。

所以,我们应把童年还给孩子,还孩子童年该有的样子。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还孩子童年该有的样子  童年  童年词条  有的  有的词条  样子  样子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