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莫让国际义工项目沦为“时尚走秀”

这个暑假,报名参加各种国际义工项目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通过向义工组织缴纳报名费,就参加一至三周的短期项目,从事动物保护、志愿教学、医疗服务等志愿服务工作。志愿服务项目地一般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近至东南亚,远到非洲。

从概念上来看,“义工”是指“自愿参加的无报酬的公益性工作”。即使前面冠以“国际”之名,也不会改变这一本质属性。但从现实来看,有两点问题值得人们警惕。

一是部分参加国际义工项目的学生初衷与志愿服务精神存在偏差。有学生表示,参加国际义工是为了增加被海外学校录取的机会。不少“出国党”将这一经历视为迈入国外名校的重要砝码,不远万里的义工之行只为在个人履历上写上一笔重重的“海外志愿经历”。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一急功近利的行为,在主观上加剧了国际义工项目由高尚义举演变为“时尚走秀”的扭曲发展。一些机构正是看准了这一商机,不惜违规操作,甚至“挂羊头卖狗肉”,欺骗学生参加这类逐利活动。

二是国际义工项目的组织方资质不全、组织管理松散、安全隐患无法排除等,使志愿服务工作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位曾供职于某国际义工组织的业内人士透露:“很多所谓国际义工组织都是低门槛,交钱就能参加,而且收费高,打着非营利组织的名号,收着一周少则几千元,动辄上万元的项目费,但是花在义工身上的费用绝不超过报名费的30%。此外,这些组织往往管理不规范,项目过程中随意变更安排的情况时有发生。”看起来,很多试图在日趋升温的国际义工项目市场中浑水摸鱼的组织看重的不是义,而是利,而且往往是不义之利。

那么,如何规范国际义工项目,使其回归义之初心,健康前行?

一是高校等部门要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要让学生意识到,国际义工项目的本质在于公益。学生参与该类项目,将自己的善行义举播洒到异国他乡,既有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有利于自身的德行成长,不能另有他图。还应让学生明白,义工无国界,不是说做国际义工就比国内义工更高尚,二者没有可比性。

学校及相关社团可以定期组织志愿者团队,前往国内贫困地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有条件的高校,也可加大对有志于参与义工项目的学生的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技能,真正发挥志愿服务的实际效能,并着力引导学生摒弃投机心,勿将国际义工当作既能出国旅行,又能赢得义工美誉,还能给出国留学加分的追名逐利之举。

二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国际义工组织的依法治理。就当下而言,国际义工项目是一个新生事物,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措施难免有些滞后,这就使得部分见利忘义的国际义工组织钻了空子。当务之急,需要有关主管部门加强对国际义工项目的规范和引导,使这一跨越国界的公益项目回归公益的轨道。对于那些剑走偏锋甚至涉嫌欺诈的国际义工组织方,有关主管部门要因时而进,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依法治理力度,使其没有扰乱公益活动的空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莫让  莫让词条  义工  义工词条  走秀  走秀词条  沦为  沦为词条  项目  项目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