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好的学生作文,是源于生活还是源于“范文”?

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我很赞同曹文轩的观点:中国的少年缺少足够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权利,他们预先被灌注了种种不利于发现自己生活的思想。

从我自身的语文教学经验来看,不少学生在写作文时不是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材,而是从“范文”中东拼西凑。何以如此?

一是因为很多学生不大注意观察生活。平时课业负担沉重,就算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是太多,家长也不会放松,会让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学生一直处于一种很被动的学习状态,也就失去了主动探求周围事物的欲望,在他们的眼里生活有些乏味,没有根据生活中琐事写作的动机,更谈不上什么兴致。以至于到后来对学生而言写作文是件很伤脑筋的事,抄一篇应付一下就行。

二是因为教师对学生作文造假视而不见,甚至纵容学生造假。有的老师认为,让学生自由写会写跑题,或者立意不高,将来考试吃亏,因此不准学生“乱写”;有的老师怕学生不会写,特意给学生介绍所谓的“范文”,让学生“参考”……种种乱象之下,我们就很难读到内容有新意,能反映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感受的作文了。

记得有一次我让学生描写日出,全班三十多个学生竟然写出了同一句话:“红彤彤的太阳慢慢从东方升起来。”学生想象力的缺失、语言的枯燥乏味让我震惊、痛心。小学生本身是有想象力的,他们时时都在想象,只不过后天的学习环境有可能会埋没甚至扼杀他们的想象力。比如,一些教师和家长很少给孩子们推荐读物,学生看电视的时间比读书的时间多得多,甚至出现学生基本没有课外阅读。再比如,有些教师和家长认为孩子的想象是胡思乱想,与学习无关,所以没有意义,也就拒绝给孩子展示想象力的机会,导致孩子渐渐不敢“胡思乱想”。学生没有运用文字、语言展示自己想象力的机会,其创造力也就随之减弱。

写作需要真实的生活体验,一切都围绕着学习转,往往容易忽略身边的美,乃至连自己都“丢”了。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毫无兴趣甚至视若无睹,怎么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呢?感受不到生活中的美,又怎么能够通过文字描绘出种种的美?别让小学生虚构作文了,让孩子多体验生活、多读书,多呵护他们的想象力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源于  源于词条  学生作文  学生作文词条  范文  范文词条  还是  还是词条  生活  生活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