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北京历史上的茶庄(图)

在漫长的历史上,北京市的茶庄很多,按1926年的统计,北京“城内、外之茶叶店大小不下三百余家”。当时茶叶的消费总额为370万斤乃至400余万斤。京人习茶叶是按两计算的,当时北京不足200万人,人均消耗量相当可观。

喝茶的人多,茶叶庄铺的生意自然兴隆红火。开茶叶铺的“十之九皆为安徽人”,但后来又有大批福建人和浙江人介入。有趣的是,不产茶叶的山西省,也有人在京经营茶叶。晋人卖茶叶往往与海味同卖,茶叶、海味都不产于山西,晋人卖茶叶自然不会得心应手,只能让位于南方诸省的人士了。

旧时,北京茶庄的字号很有意思,不少茶庄喜欢用店主姓名为店名,如吴裕泰、汪元昌、汪正大、吴元泰、吴永和等等。在经营茶叶庄的人中,有“六大茶商”之说,即是六家大茶叶商,这六家姓氏为寇、张、汪、方、吴、孟。寇氏系河北冀州人,孟氏是山东人(瑞蚨祥家族人氏),其他均为安徽人。

北京的茶馆种类很多,每日演日夜两场评书的,名为书茶馆;此类茶馆标榜“开书不卖清茶”。卖茶又卖酒及酒菜小食品,叫茶酒馆;此外还有什么清茶馆、大茶馆、野茶馆等等。

茶馆是为“头等”闲人开的,民国之后那些前清遗老因没有了“铁杆庄稼”,无闲钱再去大茶馆添补无聊,大茶馆便一个个关门大吉或转业,让位于其它类别的茶馆

京城茶馆中还有野茶馆,野茶馆是季节性的,秋末一一关门,春末一一来业,茶客多为“踏青”、郊游的人。一些野茶馆设在朝外二闸及城内什刹海等游览区内。野茶馆本小利微,开此类茶馆者,大多是“以茶会友”,并不想从中发财。后来,因公园里设了茶棚、茶座,此类野茶馆便一一退出了舞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北京历史上的茶庄  茶庄  茶庄词条  北京  北京词条  历史  历史词条  北京历史上的茶庄词条  
茶文化黄茶

 莫干黄芽

 莫干山,得名于战国时代能工巧匠莫邪、干将铸成著名雌雄宝剑的典故。海拔724米,境内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翠竹连绵,清泉无数。这里一年四季绿波涟漪,享一方清虚,得...(展开)

茶文化茶道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径山茶宴

800多年前,日本僧人在中国径山寺拜师取经,将中国的禅茶文化带回日本,并发展成为日本茶道。这一口口相传的观点得到日本史料的印证。据径山寺所在的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