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台湾的软实力:困境中推展外交的NGO

  硬的没人硬,好在软的比人强。

 

  经济和军事,台湾没有中国大陆硬,外交空间也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的围困下被大大压缩。除了靠一个“中华台北”的奥运模式走天下,台湾长期更加仰赖的,其实是珍贵的软实力。那些外交触角伸不到的地方,就靠台湾的软实力去推动国民外交。

 

  而软实力要成为一股力量就得传播出去,传播媒介就是所谓的非政府组织(NGO)。

 

  对内,台湾有很多的基金会替不同团体发声,争取不同的权益。对外,台湾有很多非官方组织或非盈利组织,特别是与佛教相关的团体,如慈济、佛光山、法鼓山等,输出人道关怀与救援,为台湾在世界立下足迹。

 

  在台湾内部登记的非政府组织有4万多个,能走到海外的非政府组织,则有约2000个。和台湾仅有的23个邦交国相比,NGO所能发挥的国民外交的力量显然是更大了。海地大地震、汶川地震、南亚海啸,这些国际间的灾难事件发生时,都可看到台湾NGO的身影。

 

  不过,日前东京影展两岸代表团在名称上起争议,再次突显了台湾不只在国际间的政府组织活动受限,即便是非政府组织的活动空间,也一样遇到阻碍。

 

  为了借助NGO的力量替台湾在国际上发声,提升台湾的国际形象与空间,台湾外交部在前朝民进党政府时期,于2000年10月2日成立了非政府组织国际事务委员会(简称NGO委员会)。

 

  这个委员会一听就是怪胎。 明明叫“非政府组织”,但却挂在属于政府组织的外交部底下,这“非政府”和“政府”的矛盾,强烈凸显了台湾尴尬的国际处境。

 

  官方希望让NGO正常地参与国际社会活动,以弥补传统外交的不足,但NGO委员会的预算却很少,一年只有约300万美金(386万新元),远远不及民间捐款的500亿新台币(21亿3500万新元)。

 

  NGO委员会副主委吴荣泉在受访时说,预算那么少,他确实有点“不好意思说”,但他指出,政府的角色主要是给NGO提供行政协助,利用台湾在海外的使馆和一百多个办事处帮助NGO办签证、确保通关顺畅等等。他强调,政府不会干预NGO,完全任由它们自然发展。

 

  至于台湾NGO走向国际最大的困难,吴荣泉不讳言,“中国大陆是主要因素”,名称叫什么,是一个问题,签证,是另一个问题,与大陆友好的国家不一定要发签证给台湾NGO。

 

  他说,确实有台湾NGO为了要走出去而改名牺牲尊严,至于具体有多少个NGO改名,他透露是“双位数”。

 

  台湾外交部日前就发布消息说,国际学术研究团体“国际风险分析学会”(Society for Risk Analysis,SRA)中国大陆分会日前致函SRA总部,欲打压台湾分会,经台湾立法委员及媒体举发后,外交部深入了解SRA的会员机制,并请驻处进一步洽SRA,要求以公平合理方式对待台湾分会参与。外交部也说,曾训令各驻外馆处查报海外网站误植或矮化台湾名称案件,并洽请这些网站更正,共有85个网站完成更正,其中29件属政府网站,另56件为著名NGO及学术智库。

 

  长期研究NGO的中山大学大陆研究所所长林德昌教授说,即使马英九政府上台,两岸关系好转后,台湾NGO出去还是一样困难,提供人道援助的NGO所受的打压会比较少,参加会议或签署公约的比较难,有镁光灯照射的,“你必须用Taiwan,China 或是 Chinese Taipei”。

 

  林德昌向本报分析说:“两岸的层次和国际社会的层次,对大陆来讲是不一样。“一个中国”的原则在两岸来讲是模糊的,但是“一个中国”在国际社会来讲是确定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的NGO要去大陆,他们要叫我们改名吗?没有啊,但是如果到国际社会要去签约,有镁光灯的,那对不起,你要改。”

 

  目前在推动两岸NGO交流的林德昌透露,目前两岸之间的NGO交流蛮多的,大概有5000多家,但却是停留在一般的开会、研习、互访。他希望双方能够进行一个村一个乡的实地交流,因为只有实地工作,才能让大陆老百姓认识台湾,以及台湾人的民主和人权价值观。

 

  NGO不管是什么形式,最终都涉及了民主和人权,在两岸关系的竞赛中,台湾可以胜过大陆的筹码,恐怕就是公民社会。不过,据了解,到大陆去交流的台湾NGO,还是以宗教性和人道援助性的团体才较能够让大陆方面接受,打着民主人权的不受欢迎。

 

  最近获准在大陆挂牌的慈济,就是堪称全台湾最大的NGO及佛教团体。

 

  慈济创办40多年来,从花莲一个角落拓展至全球五大洲的47个国家设立分支会或联络处,援助过至少70个国家,拥有500万人以上的捐款支持者及志工。

 

慈济善行报道广泛

 

  外界对慈济组织和动员的能力十分肯定,有一种说法是,灾难发生后24小时就可看到慈济人。媒体对慈济的善行报道广泛,也提升了台湾在国际上的能见度,林德昌就笑说:“有一半像慈济那样子,台湾拓展国际空间的问题就不大了。”

 

  同样是进行人道援助,台湾也有个相对低调的“台湾路竹医疗和平会”,简称路竹会。这是由牙医师刘启群在1995年发起的非宗教性、非营利性的NGO。15年来,路竹会的医护人员,在海内外进行数百次的义诊,行迹遍及全球至少40个国家。

 

  身为会长的刘启群说,路竹会不接受捐款,参加义诊的医疗人员都是自掏腰包,一年固定有12次在台湾义诊,6次到海外义诊。2006年,路竹会在美国成立分会,希望朝向成为国际性的非政府组织,今年他们还首次到大陆去义诊,地点就是蒋经国曾经主政过的江西贛南。

 

  他在受访时笑说,同样在江西,他本来也想到瑞金(193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红色政权之地),不过大陆方面说,“就暂时不要了吧”。

 

  有别于一般看法,刘启群认为,台湾NGO走出去面对困难,来自中国大陆的打压并不是最大的障碍,资金也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台湾NGO欠缺关系网、经验和专业能力这三项。

 

  他说:“能不能走出去,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组织的实力,如果帮我们铺路的当地组织是有实力的,它可以克服政治上的障碍,签证啊,通关啊,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台湾NGO自己要厚植自己的实力,才会有人要来和你结盟,来和你建立联系,这样才能走得出去。”

 

  台湾是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接受过美国的援助,经济才得以发展起来,在经济发展和民主化后,台湾的公民社会渐渐形成。

 

  对外,活跃于国际的台湾NGO正在扮演回馈国际的角色,也成了台湾国民外交的推手。对内,NGO的发展不平均,主要侧重于宗教性团体,但公民社会仍不失为台湾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

 

  吴荣泉说,除了鼓励台湾NGO走出去,接下来也要吸引国际NGO走进来,NGO委员会鼓励台湾NGO在台湾办活动,也欢迎大陆的NGO来参与,双方好好推动民间交流,大陆就不要再打压台湾的NGO了。

 

  他说:“人民跟人民,NGO跟NGO是最有效的交流途径。我们政府永远走在NGO后面,NGO永远主导政府的政策,如果我们的NGO觉得中国大陆没有善意,那个观感会反映在政策上,这对两岸关系良性发展很不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推展  推展词条  台湾  台湾词条  困境  困境词条  外交  外交词条  实力  实力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