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喜欢电子游戏和“游戏成瘾”不能划等号

“很多年轻人很关注游戏,但却不理解游戏到底是什么。”华中科技大学首门与游戏有关的通识教育课程《游戏学导论》教师熊硕表示,一些青少年沉迷游戏而荒废学业甚至引发悲剧的事件让很多家长对游戏存有误解,认为玩游戏就是不学无术,会误人子弟。而成瘾引发的悲剧有多种因素,需要从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考虑,不应该让游戏“背锅”。(8月5日澎湃新闻)

作为一名游戏学方面的专家,熊硕从小就立下了研究游戏的志向。他从4岁开始玩游戏,初一时就有了研究游戏学的想法,考上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后,发现该专业并不能和自己喜欢的游戏划等号,于是大一时就下定决心要在大学毕业后去日本进修游戏学。后来,他到日本留学专攻游戏学,获得博士学位,还担任了一段时间的博士后研究员。回国后,他成了华中科技大学首位主要以游戏学为研究对象和教学内容的教师。

熊硕的成长经历至少给了我们两点启示:其一,一个人若从小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由此树立远大志向,就很容易在这方面取得成功或突破;其二,“玩游戏是不学无术”是个伪命题,不能把孩子“喜欢游戏”“研究游戏”与“游戏成瘾”划等号。

目前,“游戏成瘾”(即“游戏障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种精神疾病。许多家长视电子游戏为洪水猛兽,甚至采取一些极端措施禁止孩子玩电子游戏。那么,电子游戏是不是洪水猛兽?熊硕的成长经历也许能给迷惘的家长提供一些借鉴。像许多父母一样,一开始,熊硕的父母也坚决反对他玩游戏,但发现其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后,规定一星期只许玩一小时游戏。熊硕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强,认真遵守这一约定。即使在寒暑假,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他每天也最多玩三四个小时。

这说明,在对待游戏的问题上,父母不能一味地“堵”,而要进行有效的“疏”。要在与孩子商量的前提下,规定好每天、每周玩游戏的时间。孩子意识到父母尊重了他的兴趣,也会自觉遵守双方的约定。这样做不但能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还能有效防止孩子游戏成瘾。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而电子游戏也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如果父母引导得当,其还有利于开发孩子的潜能。正如熊硕所说,游戏有三个目的,最基本的是给人带来快乐,其次是传播文化与价值观,第三是应用于教育,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由此可见,父母在对孩子玩游戏进行管理时,还要密切关注孩子玩的是什么游戏。有些游戏传播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孩子从中可以学到知识,并且还能开发大脑、培养竞争意识。对于这样的游戏,父母不应一概地否定。相反,一些游戏低级媚俗,甚至充满色情暴力,孩子很容易上瘾,对此,父母应当坚决为孩子叫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划等号  划等号词条  成瘾  成瘾词条  电子游戏  电子游戏词条  不能  不能词条  喜欢  喜欢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