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缅怀国际鹤类基金会Jim Harris先生

       编者按:

       11月6日-7日,由中国发展简报主办的“《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实施2周年研讨会”将在北京举行。届时,来自清华大学、福特基金会、香港乐施会、德国世界粮惠组织、中国扶贫基金会等业内著名学者、相关领域机构代表及资深管理人员将相聚一堂,共同探讨国际NGO运作经验、未来挑战,促进在华国际NGO在新形势下有效运作。

 

       自去年,中国发展简报设立“简报论坛”平台,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两次研讨会。分别以境外民间公益组织在新法框架下的注册、注册后的运营等主要内容,为国际与国内公益组织提供主题论坛与研讨、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等便利。不仅帮助参会者更加了解在《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框架下,如何注册、运营,还为境内外民间公益提供了难得的认识、分享、交流的机会。 点击“报名”即可查看报名表。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查看报名表

       近日,作为11月论坛特邀嘉宾、简报专栏作者温波来信,表达对故友、国际鹤类基金会主要负责人之一Jim Harris的缅怀,以及对他为中国公益事业所作贡献的敬佩之情。

 

 

 

        不久前,国际鹤类基金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Jim Harris(吉姆·哈里斯),因身患癌症在美国家中与世长辞。

       Jim Harris在户外

       上世纪70年代,吉姆就读于威斯康辛州大学环境专业。那时,他在位于该州的国际鹤类基金会做起志愿者,与该机构的创建者之一Ron Sauey一同野外观鸟。此后,吉姆便开始参与到国际鹤类基金在北美和世界各地的鹤类保护工作。

 

       我第一次见到吉姆是20多年前在IUCN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会议上。当时,国际鹤类基金会正在贵州草海开展黑颈鹤保护项目。

 

       之所以选择这里,颇有一段历史渊源。

 

       清朝嘉庆年间,一场洪水在贵州威宁形成堰塞湖,也就是后来广为熟知的高原湖泊——草海。上世纪50年代,在“向湖泊要粮要田”政策鼓动下,威宁围湖造田,导致鱼虾绝迹,土地盐碱化严重,既破坏了生态,又带来了困苦。1982年,贵州省决定退田还湖,渐渐地湖水变多,黑颈鹤等水鸟也开始在此栖息越冬。

草海保护区里的黑颈鹤

       上世纪90年代初期,贵州威宁的草海依旧偏僻、贫穷。在美国扶贫组织Trickle Up以及后来福特基金会的资助和支持下,国际鹤类基金会选择在贵州草海开始中国鹤类保护事业,而吉姆正是当时项目的负责人。

 

       在草海开展黑颈鹤保护中,难能可贵的是,国际鹤类基金会不只着眼于黑颈鹤的研究和保护,还与当地扶贫工作结合起来,该项目以社区人群的发展为优先考虑,改善生计,使当地人对黑颈鹤的保护产生极强的认同感。

       1995年期间,美国太平洋环境组织的中国项目创始人王怡人女士也与国际鹤类基金会建立了联系,太平洋环境组织在同样有黑颈鹤越冬的云南省昭通地区,开启研究和保育工作。然而1997年初春的一天,王怡人突然告诉我,Jim Harris不得不临时赶回美国,因他家中幼子不慎头部受伤,可能造成孩子难以治愈的发育损伤。

 

       1998年,位于纽约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邀我到美访学,负责该项目的高倩倩(Elizabeth Knup)女士问我是否愿意到国际鹤类基金会工作和研究半年,虽然我并没有选择该机构作为访学所赴,但出于尊重与兴趣,依然前往威斯康辛州巴拉布市的国际鹤类基金会总部拜访。当时,创始人之一的George Archibald博士亲自带领我们参观,并细心地介绍中心所有鹤类的生活繁育情况。此外,还为我这个自然保护档案收藏家找齐了自1970年代创刊以来的一整套国际鹤类基金会的官方通讯《号角/The Bugle》。

       《BUGLE》2006年2月版

       在中国,国际鹤类基金会也支持着中国鸟类学会出版《中国鹤类通讯》,我之前工作的全球绿色资助基金会(GGF)也多年参与资助了《中国鹤类通讯》编辑和出版,提供给国内众多环境组织作为鹤类和湿地教育和保护工作的参考。

 

       国际鹤类基金会一直推动中国鹤类的研究和保护小额资助项目,为国内鹤类保护工作培养了不少青年人才。中国的几种鹤类因在中国和俄罗斯两地迁徙,是吉姆努力促成了两国对跨境迁徙鹤类的保护合作;通过对环境团体“天下溪”的支持,出版了一系列乡土环境教材,极大地丰富了适合本土环境教育的儿童读物。

       “天下溪”出版的乡土环境教材介绍(网站主页截图)。

吉姆始终将自己的思想和精力放在中国鹤类和湿地保护上,并于2001年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他待人谦和,为人诚恳,加上多年来对中国的熟悉和公益事业的投入,已深深烙上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德的印记。

 

       可能出于对中国、对仙鹤的喜爱,吉姆与来自“中国鹤乡”(黑龙江)的苏立英博士结为伉俪,吉姆和苏立英不仅要辛勤照料孩子,而且还在东北林业大学授课,组织自然课堂,招募学生志愿者参与自然保护教育活动,努力培养人才。

       Jim Harris在吉林向海湿地开展自然营活动时,向孩子们模拟水鸟迁徙的场景。

 

       中国研究和保护鹤类的带头人、安徽大学教授王岐山前几年也因病离世,如今吉姆也驾鹤西去。但愿这些爱鹤人在天堂依旧乘风踏水、与鹤共舞!

 

       正如20多年前与吉姆在一次会议上的偶遇,我也十分期待11月份简报论坛即将开办的研讨会上,能遇到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更多志同道合的公益人士,因为有了你们的推动,公益事业才变得如此美好。

点击“报名”即可查看报名表。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查看报名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国际鹤类基金会  国际鹤类基金会词条  缅怀  缅怀词条  先生  先生词条  Harris  Harris词条  Jim  Jim词条  
公益

 贾西津:中国有公民社会吗?

 中国有公民社会吗?概念的差异,就会对我们理解公民社会造成不同的判断。在目前中国“公民社会”热的情况下,厘清一下这个概念的来龙去脉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公民社会...(展开)